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国家安全治理
本文选题:利比亚 + 重建 ; 参考:《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摘要】:传统上,冲突后的安全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安全部门改革(SSR),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DDR),临时稳定措施(ISM)。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安全重建进展缓慢,目前已经陷入了游击队和武装组织失控、安全机制失范和地区安全结构失衡的困境。利比亚战争对后冲突时代的国家重建影响巨大,是造成当前利比亚"三失"状况的重要原因。解决利比亚安全困境必须将上述三种模式结合起来,集各方之力,制定出宏观的、长期的利比亚安全治理路线图,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解除游击队的武装,加强安全部门的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协调机构,与利比亚重建相关的重要外部行为体应发挥建设性作用,高度重视利比亚动荡的外溢效应,共同推进利比亚的安全治理向良性发展的趋势演变。在利比亚冲突和重建中,中国既坚持了传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适度地介入,其中东外交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
[Abstract]:Traditionally, there are three main models of post-conflict security governance: security sector reform, disarmament, demobilization and reintegration, and interim stabilization measures. Libya's security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slow since the overthrow of Gadhafi's regime and is now in the grip of runaway guerrillas and armed groups, misguided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unbalanced regional security structures. The Libyan war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in the post-conflict era,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ree losses in Libya. To resolve Libya's security dilemma, we must combine the three models mentioned above, pool the efforts of all parties, work out a macro and long-term road map for Libya's security governance, and gradually disarm the guerrilla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sector,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rdination bodies and the constructive role of key external 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bya, with high priority given to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 Libyan unrest, Jointly promote Libya's security governance to the trend of benign development. In the conflict and reconstruction of Libya, China has not only adhered to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but also stepped in flexibly and moderately according to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its Middle East diplomacy is undergoing remarkable change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7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东升;;新世纪欧洲安全研究的理论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东升;;新世纪欧洲安全问题研究——安全治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茗;;“全球公地”安全治理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5期
4 贺文萍;;利比亚战争的相关影响及启示[J];亚非纵横;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志成;;欧洲治理的多维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孙红;马良玉;;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区域合作治理[J];学术交流;2011年04期
3 余潇枫;廖丹子;;“现代民防”:安全治理新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余潇枫;;“平安中国”:价值转换与体系建构——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5 马建英;;美国全球公域战略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2期
6 孙灿;郑普建;;国内学界“全球公域”研究综述[J];战略决策研究;2014年03期
7 李梦佳;房乐宪;;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新趋势[J];亚非纵横;2014年04期
8 韩雪晴;王义桅;;全球公域:思想渊源、概念谱系与学术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9 顾国达;尹靖华;;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测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怿丹;全球公域的自组织治理[D];外交学院;2014年
2 赵玲;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尹靖华;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志斌;;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J];世界历史;2008年02期
2 傅家荣;杨娜;;欧洲食品安全治理评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余潇枫;安全哲学新理念:“优态共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崔顺姬;;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基于“传统安全”和“人的安全”视角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余潇枫;徐黎丽;;“边安学”刍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逸舟;“非典”与非传统安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义桅;[N];文汇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亮;;欧盟参与东亚安全治理:行动与局限[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2 王伟光;;把治理引入国家安全领域——安全治理研究评介[J];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01期
3 崔顺姬;余潇枫;;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4 同满宏;;完善公共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J];理论探索;2011年03期
5 张茗;;“全球公地”安全治理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5期
6 王驰;孙晓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安全治理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江涛;;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国家安全治理[J];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8 钟振明;;欧盟在国际安全治理中的功能与挑战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韩丹;田毅鹏;;由法律到市场:食品安全治理学说的思辨[J];学习与探索;2013年06期
10 埃米尔·J·科什纳;吴志成;巩乐;;欧盟安全治理的挑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建凤;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公共安全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王磊;大国协调与跨区域安全治理[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李晓飞;试析英国的网络安全治理[D];外交学院;2014年
4 胡茜哲;A地区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亚;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困境与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0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