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以色列多元社会的由来、特征及困境

发布时间:2018-06-08 14:26

  本文选题:以色列 + 多元文化主义 ; 参考:《世界民族》2015年03期


【摘要】: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以色列存在社会构成上的多样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深入发展,当代以色列社会的多元特征日趋显著,围绕民族、宗教、族群、意识形态之间的社会裂缝不断加深。多元文化主义对以色列内部的权力分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众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由此而催生。如何在多元社会中保持一体,同时维护群体正义、保障社会公平,建构包容不同民族、宗教、族群、意识形态的公民共同体,成为当今及未来以色列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和巴以双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密切相关。
[Abstract]:As a typical immigrant country, Israel has social diversity. Since 1980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Israeli society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the social cracks between nationalities, religions, ethnic groups and ideologies have been deepened. Multiculturalism poses a severe challenge to power stratification in Israel, resulting in numerous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How to maintain unity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while safeguarding group justice, ensuring social equity, and building a civic community that include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religions, ethnic groups and ideologies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problem facing Israel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two sides and the Middle East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号:2013-CXTD-01)的资助
【分类号】:D73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彬;;悖论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评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6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闫霞;;明代诗学转向的文化成因[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8 张春田;;重讲鲁迅何以可能——兼评竹内好的《鲁迅》[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9 钱灏;;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在县级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10 万明钢;白亮;;全球化时代“学会共存”教育的愿景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王十禾;;“网络民声”本体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8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芳;农村广播站建设中政府作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恩;;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2 威尔·金里卡;焦兵;;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衰?关于多样性社会中接纳和包容的新争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1年01期

3 王健;;多元文化主义下的哲学小思[J];理论与改革;2013年03期

4 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0年02期

5 黄皖毅;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主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6 李晶;;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评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6期

7 葛水林;;协商民主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症结——兼析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8 荣司平;;论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J];学理论;2009年19期

9 常士,

本文编号:1996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96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