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缔造的世界”与冷战后的思想话题——读卡根著作《美国缔造的世界》
本文选题:自由主义 + 阿拉伯世界 ; 参考:《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5期
【摘要】:正2012年2月2日,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新共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衰落的迷思》的文章,是他新出版的著作《美国缔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Alfred A.Knopf,2012)的一部分。之所以提出卡根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年初的《国情咨文》里说了这么一段话:"若是有任何人告诉你说,美国正处在衰落之中或我们的影响力已经衰退,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
[Abstract]:On February 2, 2012, Robert Kagan, senior foreign policy fellow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ublished an article in New Republic magazine entitled "the Myth of American decline." It is part of his new book, the World America Madet Alfred A. Knopfton 2012. The reason for Kagan's article was that President Obama said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earlier this year: "if anyone tells you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in decline or that our influence has receded, They don't know they're ther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与未来”的成果
【分类号】:G236;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冬冬;;自由主义在美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王坚德;郭荣刚;;自由主义·清教思想——兼谈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长春;;美国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的生存之道——自由主义外交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6期
4 库尔思 ,朱雅文;二十世纪的战争、和平与意识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2期
5 唐立新;;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外交[J];云梦学刊;2006年04期
6 黄梅英;;对美国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再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丽云;试析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J];教学与研究;2002年09期
8 李亚东;;透视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热”[J];法制与社会;2010年32期
9 李兴耕;;“统一俄罗斯”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2期
10 周尚文,黄军甫;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俄罗斯政治思潮分析[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绍雷;;建构中的俄罗斯、欧盟与美国的关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姜凌;;21世纪初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调整[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钱宗旗;;普京时代俄中东外交的特点及发展趋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孙凌齐;;任重道远——2008年大选前的俄罗斯[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民锋;;中国和平发展时期的意识形态观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9 王立新;;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伍福佐;;重商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试析西方学界对中国能源外交的争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俄罗斯 努力扩大影响[N];人民日报;2006年
2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双重领导安天下[N];东方早报;2008年
3 ;执政党“拿下”议会,,反对派仍抗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杂志主编;拉直阿拉伯世界动荡的四个“?”[N];中国国防报;2011年
5 记者 冯迪凡;阿拉伯世界忧虑多米诺骨牌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剧变推动地区格局重新洗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新华社记者 吴毅宏;美能与阿拉伯世界修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吴文斌;阿拉伯世界第二个汉语教学中心在叙开幕[N];人民日报;2004年
9 冯玉军;“可控民主”+“国家主义”=俄罗斯的未来?[N];学习时报;2004年
10 臧文茜;“颜色革命”紧盯白俄罗斯大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D];外交学院;2003年
2 毕洪业;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宁;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庞大鹏;俄罗斯政治转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白若萌;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外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王元华;社会公民资格权利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马守途;政治学视野中的巴以民族冲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学分析(1953-2007)[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华;人权视野中的当代民族主义[D];新疆大学;2008年
2 田芳;美国的全球民主战略[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煜;美国外交决策机制中的自由主义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4 马拉拉(Andrianiaina, Ketamalala);当代中非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杜丽;冷战后美国民族主义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凯明;自由主义及其对中国政治价值重构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余胜任;冷战后俄罗斯与中印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8 石强;论美俄之间的核军备控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显生;冷战后俄罗斯中东政策的调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叶刚;论近年来美俄两国矛盾的演变及其深层根源[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3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5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