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思想
本文选题:地缘政治思想 + 乌克兰 ; 参考:《俄罗斯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冷战后的乌克兰地缘政治研究,着力论说冷战后乌国内地缘政治的形态与特征。乌国内各地区在历史记忆、社会心理上的巨大裂痕是其研究的重点,但在如何弥合国内各地区族群在政治认同方面的分裂现状问题上,却较少提出较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主张。在对外地缘战略取向上,乌当代地缘政治学者根据其不同的思想立场,分别得出了倾向各异的政策谋划,对冷战后的乌对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Abstract]:The study of Ukrainian geopolitics after the Cold War focuses on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krainian domestic geopolitics after the Cold War. The great rift in historical memor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 various regions of Ukraine is the focus of its research. However, on how to brid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of ethnic groups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country, But few put forward more pertinence and maneuverability policy proposition. In terms of the foreign geo-strategic orientation, contemporary Ukrainian geopolitical scholar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ideological positions, have drawn different policy plans with different tendencies, which has had an obvious impact on the foreign policy of Ukraine after the Cold War.
【作者单位】: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后世界各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发展、特色及其国际政治意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2CGJ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葛汉文;;“安全与发展”:巴西的地缘政治思想(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仪;从敌视到合作:1979-1985年巴西与阿根廷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葛汉文;;批判与继承:二战后法国的地缘政治思想[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德鲁·梅尔;安东尼·苏奥;;未知新世界 乌克兰[J];华夏地理;2006年03期
2 吴宪;;乌克兰见闻[J];时代风采;1999年04期
3 李兴汉;弗·伊瓦什科其人——来自多方面的评论[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1年01期
4 ;第八届乌克兰学研讨会[J];俄罗斯研究;1989年04期
5 彼·波提契尼;;关于乌克兰问题研究的简讯两则[J];俄罗斯研究;1989年04期
6 孔源;乌克兰:欧洲边境,还是小俄罗斯[J];世界知识;2004年24期
7 沈允;;乌克兰民族问题——对苏联民族问题历史渊源的探讨[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3年04期
8 莫利兹;陈无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小传[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9期
9 郭思勉;;乌克兰经济基本情况[J];世界民族;1993年01期
10 罗力彦;;法律的情愫:乌克兰之行[J];中国律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余云;;冷战后欧洲主要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的看法[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陆俊元;;冷战后中国在亚太的地缘安全利益[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潘忠歧;;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周均;;从“三横”到“一条”: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目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5 李景治;阚道远;;冷战后西欧政党格局的演变与启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何奇松;;冷战后的法国军事转型[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9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张志刚;;关于宗教的社会作用或文化功能的再认识——由宗教与冷战后国际热点问题引发的理论反思[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晶晶、郝亚琳;中方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N];人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田晓军;重点打击土地领域的腐败[N];法制日报;2006年
3 谭武军;乌克兰经济有望走出困境[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专稿 王寒;乌克兰加入北约遭阻截[N];世界报;2008年
5 斗虎;乌兵能否昂首凯旋[N];科技日报;2004年
6 王忠田;越南水产受乌克兰人喜爱[N];中国渔业报;2010年
7 何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内外政策原则法》:乌克兰从此放弃加入北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乌克兰“橙色革命”反思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尹冰;“缺气”乌克兰对决“石油军团”[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乌克兰电脑市场机会多[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著华;冷战后美国越南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4 金基玉;南北韩间谍片中的冷战文化[D];北京大学;2013年
5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10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3 王小润;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5 范升龙;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管恩霞;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7 张静;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蓝茵茵;解读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复兴[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柏;论冷战后日本能源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7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7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