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施罗德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教训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8-27 17:34
【摘要】:全球化使各国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政党功能的发挥,使得政党不得不进行改革。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政策也相应受到很大冲击,为适应形势变化,它提出以"新中间政策"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以期实现执政与政党建设的双方面发展。
[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all countries, in whic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have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fun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parties, making the political parties have to carry out reform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values and theoretical policies of 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re also greatly impact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situ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ird way represented by the "new intermediate polic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ual development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7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尚金;“第三条道路”与欧洲社会党革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2 冯英华;浅析德国2010改革议程背景及内容[J];德国研究;2004年03期

3 王学东;德国社会民主党章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4期

4 赵永清;从哥德斯堡到柏林——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比较[J];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01期

5 沈红文;德国学者谈全球化和全球治理[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05期

6 殷叙彝;施罗德、吉登斯谈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11期

7 殷叙彝;德国绿党领导人费舍谈社会公正、当前资本主义危机等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1期

8 孙恪勤 ,胡小兵;德国施罗德政府执政后对内外政策的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05期

9 闻牧;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五十四次代表大会简述[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3期

10 王明芳;从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变化看红绿联盟的形成[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星;;论新时期中共党内问责的制度体系[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2 沈素红;邢来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析论[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3 李金龙;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差距及其治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4 吴光芸;;社会资本视角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J];东方论坛;2009年02期

5 何强;试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体制变革[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2期

6 白平浩;沈丹;;世纪之交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04期

7 李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相互形塑[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李智恒;;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中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9 宋立娟;;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3期

10 丁丁;;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政府与基层社会组织:功能、问题与互动合作[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周;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4 李育冬;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6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任俊伟;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黄晓云;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林怀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建设的考察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东;浅论知识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2 宋立娟;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洲社会党组织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颖;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绿党的新变化——以德国绿党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志彦;欧洲一体化影响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变革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6 陈栋;施罗德执政下的德国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李馨;外部环境对我国TI企业国际化营销战略的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娜;德国绿党崛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英华;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直;“新社会市场经济倡议”——一场有关德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讨论[J];德国研究;2002年02期

2 殷桐生;德国经济与“德国病”[J];国际论坛;2001年02期

3 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J];教学与研究;2002年07期

4 周弘;“第三条道路”与欧洲联盟的社会模式[J];欧洲;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陆民;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综合——20世纪90年代欧美“第三条道路”理论述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魏澄荣;第三条道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J];学术论坛;2001年04期

3 高继文,程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欧洲社会党“第三条道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振华;第三条道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J];欧洲;2000年05期

5 郭志俊;刘兆俊;;第三条道路及其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黄婧;;第三条道路的争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7 周穗明,马志良;全球化的矛盾与“第三条道路”的失败[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3期

8 安东尼·吉登斯;郭忠华;;第三条道路的政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才新;;反思与重构——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金精镇;“第三条道路”全球化观之评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嘉蓉;;论社会民主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改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新视角[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朱必任;;改良的社会主义价值意义论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白平浩;沈丹;;民主社会主义再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5 关振忠;;钱箱的全球化与本地化之路[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6 Gerardo Rocha;;大学,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吴嘉蓉;;试析德国社会民主党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向伦理社会主义的转换[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8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Edward Kus;;挑战,责任,理想—青年应对可持续的未来与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10 张国有;;全球化发展中非主力竞争集团的战略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炜;关于第三条道路的争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周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新中间派”的第三条道路[N];光明日报;2001年

3 岳占菊 孙相东;第三条道路:吉登斯回应批评[N];学习时报;2001年

4 朱昔群;当代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变革[N];学习时报;2005年

5 孔德宏 孙相东;吉登斯谈全球化[N];学习时报;2001年

6 马建波;解读全球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炳才;第三只眼看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全球化金融必须全球化监管[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易明灯;北京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九[N];北京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沈威风;小成本的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4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5 谭鹏;论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7 唐志红;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优化[D];四川大学;2005年

8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景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倪考莲;论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区域主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记周;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秀丽;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哲学审视[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宁香;论全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郑文胜;经济全球化下的台湾中小企业的因应之道[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花;中日关系的进展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D];延边大学;2005年

6 孙石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今全球化之批判性反思[D];武汉大学;2005年

7 秦靓;全球化态势下的媒介帝国主义[D];武汉大学;2005年

8 闫朝华;电冰箱的本土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9 刘蕾;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乐;全球化对我国独立自主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7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07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