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美国家安全观的分析与比较

发布时间:2018-09-07 18:55
【摘要】:安全是一个国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对其安全问题综合性、理性化的认知,它能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它们的国家安全观对两国关系和国际社会都有重大影响,而国家实力、国际地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历史经验以及地缘条件等是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Abstract]:Security is the highest goal pursued by a country, an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is a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cogni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which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ile national strength, international status, political system, ideology, cultural traditi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分类号】:D621;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琪;;“布什主义”与美国新保守主义[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旭东;;论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余婷婷;;美国文化的永恒主线——浅谈美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张亮;;美国战争电影中人性表达之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李正华;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6 王存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文化渗透战略及我国的防范措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7 张树彬;安岩;;英语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J];长城;2010年02期

8 郭锐;;冷战后美俄日韩对朝政策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兼论中国对朝政策的知觉定位[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梁志;;美国军政府与南部朝鲜的政治发展进程(1945~1948年)[J];当代韩国;2008年02期

10 王开敬;;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志;;罗斯托、现代化理论与冷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9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杜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伟;美国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德刚;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938-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斐;好莱坞电影的主要意识形态倾向剖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郭志娟;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郭凯;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建辉;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万里;从文化视角对布什主义的剖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传海;价值观外交研究:以近年来欧洲对华价值观外交为例[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勇;浅析综合的国家安全观[J];国家安全通讯;2001年09期

2 郭忆薇;试析影响国家安全观的诸因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何贻纶;国家安全观刍议[J];社会观察;2005年01期

4 樊跃发;系统视角下的现代新型国家安全观[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吴仲钢;;建国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和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家庆;冷战后时代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及其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李志敏;知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观的整约与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严高鸿,张学明;论国家安全观的构成要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3期

9 张汉军 ,徐国强;国家安全观也应与时俱进[J];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12期

10 刘黎明;论我国国家安全观[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鸿渊;;论网络主权与新的国家安全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束必铨;;从三代领导集体看中国国家安全观之演变[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马占魁 孙存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N];解放军报;2014年

2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任天佑 赵周贤 刘光明;总体国家安全观护航追梦征程[N];光明日报;2014年

3 刘跃进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 《国家安全学》教材主编 国家安全学学科开创者;大安全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N];北京日报;2014年

4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年

5 庞清杰;总体国家安全观引航中国[N];解放军报;2014年

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李峥;“和平醒狮论”是中国对国家安全观的宣示[N];法制日报;2014年

7 对话人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教研中心主任 《国家安全学》作者 刘跃进 《法制日报》记者 范传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之背后深意[N];法制日报;2014年

8 记者 肖擎;设立安委会是国家安全观的转型[N];长江日报;2013年

9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博导 周永生;国家安全观首重民众安全[N];东莞日报;2014年

10 对话人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 《国家安全学》主编 刘跃进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 《国家安全管理学》作者 李文良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杨建英 《法制日报》记者 范传贵;“总体国家安全观”呼唤国家安全立法提速[N];法制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蕴;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吴凯;冷战后瑞士国家安全观范式转移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3 高明国;知识经济时代与新国家安全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4 刘爽;江泽民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升;从新国家安全观的角度解读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付晓;论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国家安全观[D];新疆大学;2007年

7 荆昕会;中国新国家安全观论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崔珩;国家安全观的转型[D];外交学院;2011年

9 张世宁;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转变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10 宫笠俐;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9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29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