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社会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18-09-14 20:43
【摘要】:当今全球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客观力量和人类自身主体力量的矛盾。任何把全球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割裂开来的理论观点,都最终无法把握到全球社会发展问题的全景和实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围绕阶级和现实利益的冲突来谈全球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产与消费、公平与效率、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等具体问题,才能展现唯物史观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的历史性的双重镜像。
[Abstract]: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the global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bjective power of the glob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human's own main force. Any theory that sepa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global social development cannot finally grasp the panorama and essence of the global social development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cultural conflict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ociety around the conflict of class and realist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show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the times and glob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ouble mirror imag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2YJA720007)
【分类号】:B03;D5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怀玉;;透视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课题[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2 马忠莲;;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3 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王西华;;“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正本开新[J];理论月刊;2007年04期

5 李晓明;;关于发展的一点哲学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景海峰;儒学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7 冯军;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趋同与多元化发展辨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张志永;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方玮;全球化中的创新思维[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10 汤文曙;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汤文曙;;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并存和统一——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一种解读[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百春 译;哲学已义无反顾地转向全球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4 张雯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g,

本文编号:224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4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