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志愿服务的经验及其启示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abroad: 1) the stat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voluntary service is socialized; 2) social identity, the popular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3) self-financing and market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4) social security and legal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voluntary service has revealed the socializ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development, the independence of voluntary service group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funds, the innov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projects,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personnel. Voluntary service network generalization and voluntary service guarantee legaliz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2JDSZ2014)
【分类号】:D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家祥,杨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林爱菊;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建设[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先江;论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作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南山;;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6 元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J];社区;2005年08期
7 崔嵬;;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陈素文;;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邵士庆;;当代集体主义的三重视域[J];学术论坛;2005年12期
10 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曦;杨宏;;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左同宇;朱亚宾;;我国志愿者文化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蒋莎;;非营利组织的失灵及其对策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家祥,杨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刘家祥;志愿服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刘家祥;;社区教育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社会的和谐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慧林;;中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张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NPO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9 朱倩;;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10 李尚旗;;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困境及其建设路径——以利益表达为研究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窦丽琛;;行业协会发展对学会的影响及根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臧红雨;孙佰清;时东芳;;基于AHP-SWOT的公益性NPO诚信危机管理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锐;王东敏;;北京奥运会大学生赛会志愿者管理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王新;;致力于科普产业化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陆明远;;政府规制与中国民间组织发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施澜;方卫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探索——基于结果逻辑和合适逻辑的分类方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陶学荣;陈霞;;服务型政府视野下我国NGO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的创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余远来;;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发展“服务型”社会组织[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祖荣;;协同治理:公共产品供体多元化的逻辑必然——基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彭云业;李清;;我国志愿服务统一立法刍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邵玉辉;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形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牛奔;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石碧涛;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庄绍文;义务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孙婷;志愿失灵及其矫正中的政府责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对构建上海市社区特奥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莎莎;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吴慧;我国环境NGO的发展与完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雯灿;治理视域下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崔云莺;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黄玲;对构建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海燕;星级旅游饭店管理模式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蔡宜旦,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余珊燕;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实践和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李卫东;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开展“三观”教育的新平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6 李春宏,王杏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文化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元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J];社区;2005年08期
8 张再兴;深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安国启,曹凯;论青年志愿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海歌;;新加坡廉政建设及其启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李云晖;;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人民论坛;2011年14期
3 卢军;;论警察腐败的遏制与预防——以新加坡警察反腐败为例[J];消费导刊;2010年07期
4 路明宪;;英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5 李春萌;;西方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6 林淑周;;找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从韩国新村运动得到的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阎萍;;日本环保养成教育及其启示[J];文化学刊;2010年05期
8 李策;;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民思想教育的途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顾玉兰;;怀特海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中国社会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周帷;;行政管理支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渝生;;法国朝野治理邪教的一些情况及其启示[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姜永生;;科普工作要勇于创新——“法轮功”现象的启示[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全国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德祥;;农村老龄工作的新路子——掘西村助老服务的启示[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姜正国;;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君涵;;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些外国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场化技术比较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栗守廉;;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探索及其启示[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王永恒;;日本政府机构减编及其启示[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游朋轩;;浅议韩国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鹏;中美战略对话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2 张龙生;门前就业的启示[N];中国煤炭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贵彪;唱好劳务输出这台戏[N];张掖日报;2006年
4 尚德琪;总理下乡的启示[N];甘肃日报;2004年
5 司马童;“飞特族”炒老板带来的启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张镇强;印度大选的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沈 涂;“糖衣炮弹”引爆后的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苏志龙;只有想不到 没有干不成[N];吴忠日报;2008年
9 佳鸣;武汉告别“麻木”的启示[N];农民日报;2003年
10 记者 石宇昊 采写;借鉴成功经验 建设和谐汇川[N];贵州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周云红;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及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林奋之;布什主义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5 欧斌;埃以“戴维营和平进程”及其启示[D];外交学院;2004年
6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敬中;英、法、德议会选举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晓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合法性:现状及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房萌萌;论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7年
3 王嘉;英美两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D];兰州大学;2008年
4 许严;韩国社会保障建设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5 姜赫;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周碧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建设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红兵;政治合法性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合法性建设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7年
8 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代福;美国文官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玉华;论中国古代县政监察的机理与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3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0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