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作家记忆中的苏联解体——俄罗斯作家访谈录综述
[Abstract]:It has been more than 20 years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scholars, intellectuals and even ordinary people in Russia and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l sorts of arguments about this historical event and the Soviet syste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people's rhetoric was extreme, subjective and even emotional. What do Russians think of this momentous historical event today? How to reflect on the reforms before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How to explain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rough the author's interview with contemporary Russian writer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oday's Russian intellectuals have generally accepted this historical fact calmly, and rationally viewed Gorbachev's reform and Gorbachev himself. For writers with relatively free thinking, reform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nature, Gorbachev himself completed his historical mission. For more conservative writers, though they all welcomed Gorbachev's reforms, the result was disappointing, and they lament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But few of the writers interviewed wanted to go back to the Soviet era or restore the Soviet system.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苏联小说的苏维埃历史叙事研究”(项目批准号:12CWW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学;;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1992年04期
2 于维佳;;苏联解体后各国新货币简介[J];俄罗斯文艺;1993年02期
3 郑异凡;俄共纲领论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J];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27期
4 童广运,刘国华;苏联解体原因国内10年研究述要[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东梅;从“三个代表”的理论视角看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J];理论探讨;2003年01期
6 杜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帝埃里·德·蒙布里亚尔 ,唐洁;法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孙冬青;;论里根政府对苏隐蔽行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7期
9 刘靓;;冷战终结与苏联解体原因新探——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探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12期
10 ;谢瓦尔德纳泽:谈苏联解体的预兆和原因[J];报刊荟萃;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哲明;;苏联解体话根由[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2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3 沈济时;;试论邓小平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和策略方针[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捷;;如何认识百余年来俄罗斯走过的历史道路?[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5 张文茹;;大国的复兴:中俄共建“战略协作伙伴”[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张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历史演变[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陈先达;;序言[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章亮;;社会主义新路线图的形成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丁江伟;;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的创新[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10 陈章亮;;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举玺 丁毅 ;苏联,离现实越来越远[N];南方周末;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微;探索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本报专稿 司项宇;俄经济遭重创“梅普”关系恶化[N];世界报;2009年
4 冯昭;破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密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5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检讨[N];北京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卓;俄罗斯反变“全球私有化”[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本报专稿 魏巍;梅普矛盾日渐表面化[N];世界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兆阳;让柏林墙彻底倒下吧[N];中国财经报;2009年
9 巴州二中 丁炜;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10 张举玺;俄罗斯人感受巨大变迁[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庆平;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柳丰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道明;阿塞拜疆在欧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栗献忠;大俄罗斯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亮;9·11事件以来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玉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解体教训的认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雷薇薇;全球化视角中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丹;论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走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峻岭;苏联解体的美国因素及其深刻教训[D];武汉大学;2005年
5 郝迪;白俄罗斯弃核问题分析(1991-1996)[D];外交学院;2009年
6 孙授宾;苏联解体的外交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韦伟;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周世立;里根、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与苏联解体[D];外交学院;2002年
9 沈影;析当今俄罗斯东正教的复兴现象[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海;古阿姆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6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4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