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试论弗洛罗夫斯基对欧亚主义思潮的参与和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15 02:42
【摘要】:弗洛罗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是十月革命后流亡海外的俄国侨民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侨居保加利亚时,弗洛罗夫斯基与三位志同道合的俄国学者一起开创了以东正教文化传统为理论基础的欧亚主义思潮。虽然弗洛罗夫斯基和欧亚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未定论,但作为创始人之一,弗洛罗夫斯基确实参与了欧亚主义早期重要文献的创作,而且在对待欧洲文化和俄国革命的态度上,他的观点与早期古典欧亚主义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但随着欧亚主义思潮的政治倾向日益明显和宗教内容逐渐减少,弗洛罗夫斯基与欧亚主义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分歧。最终,弗洛罗夫斯基选择与欧亚主义决裂,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批判欧亚主义思潮偏离东正教作为精神核心的指引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东正教传统对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Abstract]:Frolovsky is a famous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er and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Russian diaspora intellectuals in exile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While living in Bulgaria, Flovsky and three like-minded Russian scholars initiated Eurasian ideological trend based on the tradition of Orthodox culture.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lowski and Eurasian thoughts is still unclear, as one of the founders, Frolowski did participate in the creation of important early Eurasian literature. Moreover, his attitude towards European culture and Russian revolu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s of early classical Eurasia.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political tendency of Eurasia and the decrease of religious content, there were serious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Frolowski and Eurasia. In the end, Frolowski chose to break away from Eurasia and deeply reflect on it, while criticizing the Eurasian trend of thought deviating from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as the core of the spirit. The importance of Orthodox tradi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ssia was emphasized.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蕾;试析俄罗斯欧亚主义的兼容性特征[J];俄罗斯研究;1999年05期

2 王春英;;转型期间俄罗斯意识形态建构之状况[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3 Л.И.诺维科娃,Н.Н.西泽姆斯卡娅,贾泽林;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俄国:欧亚诱惑[J];世界哲学;1996年Z1期

4 傅树政;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剖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6期

5 刘祖熙;试论俄罗斯文明[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4期

6 金英;武卉昕;;试析俄罗斯公民思想意识领域的新变化[J];学术交流;2010年08期

7 张永祥;普京与宗教[J];俄罗斯文艺;2004年04期

8 粟瑞雪;;欧美学者关于俄国欧亚主义的研究综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2期

9 ;外刊人物[J];世界知识;2009年05期

10 游凯军;剪不断,理还乱——困扰俄罗斯的宗教、民族问题[J];当代世界;200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友;全俄东正教大牧首访问哈萨克斯坦[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仰;俄罗斯强硬立场背后的信仰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孙勇军;欧亚主义思潮再度兴起[N];人民日报;2001年

4 王正泉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普京新谱“欧亚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马骏;俄东正教册封末代沙皇为“圣徒”[N];文汇报;2000年

6 张昕 自由撰稿人;统一的价值[N];东方早报;2007年

7 张举玺;没有苏共的15年[N];南方周末;2006年

8 本报专稿 魏巍;梅普矛盾日渐表面化[N];世界报;2009年

9 本报黎巴嫩特派记者 杨俊;黎巴嫩新内阁考验依旧[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张雅平;俄罗斯印象[N];经济观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英玉;欧亚主义与俄罗斯的复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孙建廷;论俄罗斯新国家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毕洪业;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泽;试析欧亚主义对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2 沈影;析当今俄罗斯东正教的复兴现象[D];四川大学;2004年

3 韩宇;20世纪早期哈尔滨犹太教与东正教慈善事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张欣;俄罗斯政治文化与其对外政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纪国华;彼得大帝时期宗教政策的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葛丽;俄罗斯“融入欧洲”: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爱丽;试析文化因素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红梅;俄罗斯外交思潮与外交政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贾绍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晨;科索沃民族问题中的利益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9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79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