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移民中国梦:构成要素、思想基础与目标层次
[Abstract]:Chinese Dream is the dream of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As a special group in China, overseas immigrant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realize Chinese Dream. Overseas immigrant Chinese Dream consists of family dream (including personal dream, family dream and family dream), ethnic dream, hometown dream, Chinese Dream dream and world dream. Patriarchalism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his family dream, ethnic consciousness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his ethnic dream, patriarchal concept and native complex are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his hometown dream, patriotism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his Chinese Dream. Datong thought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his world dream. Chinese Dream, an overseas immigrant, is closely linked an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family dream of overseas immigrant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lowest level of Chinese Dream, and ethnic dream and hometown dream are in the middle level, they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ir family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Chinese Dream and the world dream at the highest level, they are the highest goal of overseas immigrants.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海外移民中国梦研究”(14Y20)
【分类号】:D5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可;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与族群性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王赓武,吴藜;移民地位的提升:既不是华侨,也不是华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3 蒙雅森;论海外华侨爱国传统的根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4 余莉;刘家俊;;中国梦实现之路径分析——基于生态文明的理论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李宗桂;;家族文化的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09年12期
6 陆卫明;赵述颖;;“中国梦”解析:历史到现实[J];探索;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汤文曙;;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余昌谷;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续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宋建设;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王双见;;试析晚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吉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薛汉伟;中国率先成功突破苏联模式的条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郭大方;美国政府“三权分立”体制透析[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10 俞云平;五缘文化与泰国华侨华人社会[J];八桂侨史;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渊;;海外华人与中国传统文化[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晓军;;浅论近代广西龙州铁路之筹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黄顺力;叶赛梅;;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中的文化思考——兼论闽南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曾筱霞;;财富福建与商业意识——外国人看福建[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严春宝;张一平;;化外的“边民”: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及其困惑——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8 曾少聪;;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分类研究——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10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8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9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运瑞;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浩;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全堂;行政行为伦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连芳;近代南安商人与泉南社会变迁(1840-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美妹;走向行政问责[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新加坡的“小国大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辉;枣庄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小约翰·柯布;李义天;;文明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6期
2 张江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J];学术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龙;[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海涛;印度海外移民的分布状况及与印度的联系[J];求索;2004年02期
2 ;签证移民[J];侨园;2010年12期
3 鲲辽;;海外移民风向标[J];卓越理财;2011年07期
4 杨逸;;地球村民的平常事[J];新华航空;2010年12期
5 张国雄;广东五邑侨乡的海外移民运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03期
6 姜智鹏;;移民不移钱——中国人海外移民现状调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年05期
7 兹德涅克·乌赫雷克,郭建业;社会科学研究在捷克共和国移民政策中的应用[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01期
8 WWJJ032;;移民到底有什么好[J];世界博览;2010年21期
9 穆光宗;学术新视点:海外移民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01期
10 柳戈;;七成海外移民愿在德国生活[J];侨园;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瑛;;西南少数民族海外移民[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晓雪;海外移民致澳大利亚悉尼姓氏排名剧变[N];西部时报;2010年
2 广东省恩平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冯创志;“香港人真有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梁华 (中国澳门);安居乐业实现人权[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曲哲涵 许志峰 田俊荣;冷静面对“新移民潮”[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撰述;民建呼吁修法 承认双重国籍[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6 ;加拿大消减中国移民配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同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约瑟夫·奈(哈佛大学教授);印度或将制衡中国战略崛起[N];国防时报;2011年
9 罗朝文;西方社会应多想想自己的毛病[N];解放军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敏峰;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度海外移民与政府移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存海;拉丁美洲中产阶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荣;菲律宾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及其对中菲关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成;英属宾夕法尼亚德裔移民:原因与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立;二战后的德国移民(1945-1985)[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欢;夏威夷冲绳县人联合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2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9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