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冲突理论:一种批判性考察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civil war, which mainly takes the form of ethnic conflict, has become the core agenda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rmed three theoretical paradigms: essentialism, instrumentalism and constructivism. Essentialism emphasizes the inherent hatred of ethnic groups, but it cannot explain the peace of ethnic groups. Instrumentalism emphasizes the manipulation of ethnic nationalism by political elites, but it cannot explain why it succeeds. Constructivism emphasizes the hostility constructed by ethnic interaction, but it cannot predict it before the conflict occurs. The bargaining theory in the research of war may provide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ethnic confli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
【分类号】:D5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试论四川藏羌民俗旅游开发及其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永祥;;傣雅服饰的族群标志与民族认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的研究案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3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孔伟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卢阳凌冰;;浅析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导向之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6 杨薇;李子贤;;九隆神话:文献记载与民间口头传承之流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李富强;;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J];桂海论丛;2009年06期
9 叶江;;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历史刍议[J];国际观察;2006年04期
10 蒙秋月;;边民跨境务工的族群认同研究——以广西那坡县那孟屯为例[J];传承;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斌;;回汉杂居村落社区的民族、家族与派别——豫西南R市L村个案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马平;;关子“尔曼里”的社会人类学思考[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8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郑向春;;迁徙于历史与想象之中——一个普米族村落的迁徙史与身份认同[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5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9 吴爱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覃娟;叶梅小说与土家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8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汤文霞;旅游业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村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宗娟;民族语言课程的制度性安排[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亨真;战后西方国家关于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扩展安全研究范围的探讨[J];国际论坛;2005年06期
2 张骥;;何贻纶新著《国家安全研究》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5年04期
3 蔺雪春;;对东亚“安全复合体”观点的多重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1期
4 ;国外公共安全研究简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7期
5 罗峰;;开放的象牙塔:美国安全研究智库透视[J];社会观察;2009年09期
6 王学军;;安全研究的建构主义转向[J];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7 安文;;“二·二八”事件真相——专访亲历者周青等老台胞[J];台声;2006年04期
8 鲁道夫·施塔文哈根;族群冲突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3期
9 黄刚;对当前西方“安全研究”论战的评析[J];当代亚太;2002年03期
10 郝章印;内战浩劫后的蒙罗维亚[J];w,
本文编号:2439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3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