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的困境:基于地区环境治理结构与过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8 18:43
【摘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双边和多边环境合作在广度和密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地区环境问题却并没有因此好转。须知,在传统安全以及诸如经济、金融和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只要主要国家间形成合作,通常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但地区环境治理却成为了一个显著的例外。文章试图回答,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未能有效治理地区环境问题。已有研究从国际环境合作整合度较低、东北亚"地区意识"较弱、东北亚地缘政治特征、经济发展需求和地区治理的视角给出了答案,但这些解释都存在缺陷。文章以东北亚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为核心变量,建构地区环境治理的效能分布模型,从而回答上述问题,并以东北亚地区酸沉降治理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经验验证。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readth and density, but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not improved as a resul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reas such as economy, finance and energy, as long as cooperation between major countries is formed, good governance can usually be achieved, bu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excep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what causes the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to fail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me studies have given the answ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weak "regional consciousness" in Northeast Asia, geo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Asia,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but these explanations have defects. Tak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Northeast Asia as the core variabl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model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answers the above questions. Taking the acid deposition treatment in Northeast Asia as an example, the model is empirically verifie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肖f^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研究”(项目编号:09YJC80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金淳洙;韩献栋;;非传统安全合作与东北亚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中日韩环境安全合作进程的评价[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2 陈志敏;;全球多层治理中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研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3 王朝梁;;论中国与东北亚邻国就解决跨境酸雨污染问题的区域合作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杨晨曦;;社会技术视角下的全球问题源起[J];理论界;2009年03期

5 蔡守秋,万劲波,刘澄;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林钟高;于鑫;吴玉莲;;全球会计治理框架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李义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廖莎;黄茂钦;;小产权房政府治理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7 朱国锋;;论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8 南玉霞;论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关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任丙强;曹庆萍;雷强;;“官办”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研究——治理理论途径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杨扬;许晓春;;国际视野下的腐败治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静;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人,徐嵩龄;略论中国与东亚的环境合作[J];当代亚太;1999年11期

2 范振洪;21世纪初期中韩经济合作展望[J];当代亚太;1999年12期

3 曲如晓;东盟环境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2年02期

4 李开盛;颜琳;;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能性分析[J];国际论坛;2009年02期

5 马成三;;日本的对华经济援助[J];国际贸易;2007年06期

6 孙承;日本的东亚共同体设想评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05期

7 黄淼;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以世界卫生组织对抗SARS为案例[J];教学与研究;2003年09期

8 田鹏颖,陈凡;社会技术:改造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4期

9 张蕴岭;安全概念的演变[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507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07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