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的背景、内容与影响因素——来自美国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9-13 17:14
【摘要】:美国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实践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治理结构、公共服务提供和治理方式选择三个方面。美国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实践受到政治、地方自治传统和种族宗教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借鉴和吸取美国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的运行和创新应当做到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供给。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都市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与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0CZZ025)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基于大都市区和谐发展的政府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31091)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大都市安全发展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模式创新研究”(13ZS118)
【分类号】: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承志;;美国的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2 安建增;何晔;;美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社会自组织[J];城市问题;2011年10期

3 朱琳;;美国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中国的启示——以CompStat、CitiStat和GMAP为实例[J];电子政务;2008年09期

4 罗思东;何艳玲;;城市应该如何管理——美国进步时代的市政体制及其改革[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2期

5 王旭;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社会问题与联邦政府政策[J];世界历史;2001年03期

6 孙春霞;;美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江汉论坛;2010年09期

7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王金良;;变革中的美国城市体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易承志;;大都市发展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2年06期

9 李忠;;发展非政府组织 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对美国非政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15期

10 罗思东;美国大都市区政府理论的缘起[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徐俊峰;;人事管理的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谢倩;;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民间组织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5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周泽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公地”思想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陈茜;;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刘文静;论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互动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韩志红;付大学;;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制度化协调——区域政府的法治化路径[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10 李效东,李松林;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职能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雪贵;李慧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执行力提升[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张传具;;提高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制度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倪星;;试论新时期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艾琴;曾磊;;刍议: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董敏;;浅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徐陪陪;;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9 孙力;;当前民主建设的重要命题:两种决策机制的机理和错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李永宁;杜国强;;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之一 三问工作的涵义、特征与主要内容[A];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涛;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职权确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7 潘俊;民主行政视角下提升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质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于云云;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制度防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钟志亮;行政强制相对人的权利保障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昆山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实践历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2 易承志;;改革前中国城市化的具体进程与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3 易承志;;国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的演进[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4 刘志鹏;;公共政策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5 张强;吴娟;;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以广东“无假药社区”建设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6 梁茂信;战后美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7 易承志;;印度大都市政府治理的实践困境与背景因素——以孟买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9年03期

8 刘厚金;;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易承志;;大都市转型与电子政务价值重塑的生态学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文兰;;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行为取向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卓元;[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壮松;美国城市经理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谦;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浅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潘迎春;行政服务中心与政府治理创新——以焦作市解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3 李春茂;公共服务市场化与地方政府改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吴丽;;浅析我国政府治理理论的价值取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潘世强;英国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行政与法;1994年04期

6 麻宝斌;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前提性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7 倪星;香港特区行政改革研究的意义与视角——《双重转型:“九七”以来的香港改革与发展》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3年01期

8 张鸣;;以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改革[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7期

9 张茂林;柳劲松;;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启示[J];重庆行政;2007年05期

10 陶丽;;论西方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分权化改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华;;关于辽宁省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调查与思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楚德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特殊性与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明强;;论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永成;;用脚投票、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非均衡性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行为的非公平性——一种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新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鸽;;以制度创新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发展[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邓弋青;;善治目标下的中国政府行政改革[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霍晋涛;许尔君;;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治理路径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谷宇;;我国传统社会地方基层政府治理的困境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王德高;;新公共管理运动与中国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良孝;“民国山西村政建设”:对当下农村行政改革和民主建设的借鉴[N];山西政协报;2011年

2 刘畅;日行政改革担当大臣辞职[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于青;日本新内阁力转民主党颓势[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亮明;吉林行政改革助推县域经济[N];人民日报;2006年

5 宏宇;日本新一届内阁组建完成[N];工人日报;2010年

6 ;期许新的一年真正科学发展[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邓新建;广东人大代表紧盯“电子眼”执法[N];法制日报;2007年

8 记者 海珍;群众办事 干部跑腿[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9 刘亢黄邋豁朱薇;重庆:政府治理从制衡权力入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胡柳波 李人宜;政府治理能力 是重要竞争力[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彦山;转型时期俄罗斯行政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易承志;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贾先文;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强;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华栋;我国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汤玉权;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文选才;乔治·W·布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模式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婷;论老年型社区的养老公共服务供给[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穆基;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曾治;服务型政府构建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瑞;中国政府行政体制制度创新[D];山西大学;2005年

5 魏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6 杨玲;当代英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琼;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5年

8 杨兵;欠发达转轨国家政府治理模式及其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张红;城乡统筹发展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施及完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芦刚;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5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35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