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资产阶级现代民族的形成与落后民族的解放——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阐述的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0 07:50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列宁的民族问题理论,而对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问题理论的文本研究却相对较少。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众多的论述阐述了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所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把民族问题单独来考察的,而是把民族问题放在其整体的理论框架中来分析的,特别是把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与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解放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研究的。马克思恩格斯着重分析了资产阶级作为现代民族产生的条件和特征,现代民族形成后的双后果,以及落后民族的发展问题和解放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尽管资产阶级民族开拓了世界历史进程,但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得资产阶级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民族狭隘性。同样,作为现代民族的无产阶级就要承担起自身的政治解放和全社会的解放的历史重任,只有在克服资产阶级的民族狭隘性之后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炳镐,周传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历史回顾[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09期

2 王希恩;;论民族问题中的阶级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郭卫东;;释“北洋”[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李慧娟;房岩;姜雪;;民国初期“重商轻农”思想的危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5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孔令芹;;浅析传教士的“上层路线”与耶儒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翟志宏;;政府视角:民政部与清末著作权律的颁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春玲;;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5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永娟;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叶江;当代西方的两种民族理论——兼评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nation)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贺国安;民族形成八谈[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刚;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2 侯晓星;刍议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杨美荣;实事求是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础[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4 郝时远;;20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消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西北民族论丛;2003年00期

5 姜勇,李乐;泛化民族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定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乌小花;论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7 乌小花;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8 白建灵;;论西北民族问题的起源[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9 木桢;;关于民族问题特性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根本道路的理论思考——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J];今日民族;2006年05期

10 明伟;;民族问题的特点[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熊坤新;;处理民族问题必须遵循民族发展规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3 吴宗金;;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苏鹏;;从民族与国家矛盾关系中探析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江;;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论断的再思考——以群体认同为视角的考察[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关桂霞;张和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问题理论的新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7 马明忠;;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8 孙秋云;朱绍华;;城市民族问题:21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希恩;;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趋向浅析[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牟钟鉴;;民族问题与宗教政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及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1年

2 钟民研;地区合作为民族问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闵信;加强对世界民族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李晶;马克思主义对处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价值所在[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国家民委副主任 江家福;关于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熊坤新 张丽娟;2009年世界民族问题的成因和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明浩;价值导向和中央主导 是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 叶江;2011年世界民族问题前瞻[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丁刚;关注东南亚民族问题[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D];兰州大学;2007年

9 王钊冀;民族平等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婵玲;苏联推行民族融合的教训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3年

3 张云洪;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民族问题[D];河南大学;2009年

4 方泽;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丁森;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桂展鹏;中苏两党解决民族问题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爽;关于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虹;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族问题[D];郑州大学;2011年

9 赵浚;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春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8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58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