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冷战后国外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2-16 01:28
【摘要】:冷战结束后,伴随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世界各国政党政治也面临着新的环境与挑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党形成了诸多经验教训。如以法律规范政党的行为,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来体现政党执政优势;与社会团体合作治理,从而挽救政党面临的危机等。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看,中国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任何一国的政党制度;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与各个民主党派合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同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也需要不断吸收外国政党政治的某些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大元;演讲主题: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J];人民论坛;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徐光华;;刑法解释中的民意考量——以死刑案件为视角[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2 马荣春;周建达;;犯罪危害性刑法学地位的新视角:犯罪危害性的属性[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3 高升,常喜;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提高党的制度建设水平[J];攀登;1998年06期

4 李斌;政治发展中的社团角色:作用与限度——兼论我国的社团政策[J];攀登;2003年01期

5 廖艺萍;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视角解读执政的合法性[J];攀登;2004年06期

6 马晓东;;青海民族区域自治行政体制与功能[J];攀登;2009年03期

7 杨成虎;;公众参与和执政党政策的合法性[J];攀登;2010年01期

8 陈洪娜;;制度视域下的“包容性增长”[J];攀登;2011年01期

9 姚望;;农民利益表达外部性的理论探讨——内涵、生发机理及其规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涂小雨;;转型期执政党社会整合机制初探[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范正金;;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政府职能定位——浅谈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城市政府的功能定位[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5 李莉;卢福营;;性别平等视野下的女村委专职专选——以浙江C镇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个案[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娟;;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法律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范义;;增强党政干部问责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9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尤维丽;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权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正付;;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研讨会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1999年Z1期

2 徐万胜;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析论[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3 谢峰;冷战后的世界政党政治 世界政党透视之二[J];党的生活;2002年05期

4 付立华,王俊芳;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孟宪波;;冷战后波兰社会党议会执政的嬗变与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高歌;冷战后欧洲政党政治的新变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5期

7 闫国生;;冷战后新选举制度及其对日本政党政治的影响[J];行政与法;2008年04期

8 杨永斌;冷战后美国在台湾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J];当代亚太;2001年09期

9 王伟;;冷战后瑞典社民党在政坛上的沉浮及其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何军;美国政党与媒体的关系[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庆平;;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中的竞争与协商论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余科杰;;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几点认识[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淑真;柴宝勇;;当代世界政党政治与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4 付杰;;试论政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亚洲;;政党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窦博;;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点[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淑真;;从比较研究角度谈执政党建设问题[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瑞华;;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政党政治[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前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10 刘君涵;;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些外国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宜宇;“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尚绪谦 鲍杰;“盟主”美国发号施令要把北约带往何方?[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邸永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冷战后民族、种族间的冲突及根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李乔;兵虽撤,“谋”未变[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戎;美国陷入冷战后最深的战争泥潭[N];光明日报;2007年

6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9·11”十年回眸:世界有哪些新变化[N];中国国防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美国是否将以中国为敌[N];东方早报;2011年

8 本报专稿 虞非凡;委内瑞拉反美实力下降[N];世界报;2008年

9 魏海田;印度的经验教训[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丁俊萍 李向勇;创造一个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模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6 宋国华;韩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党政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赵[

本文编号:257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7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