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亡生活在”——长谷川如是闲的中国游记及其中国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严绍汤;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02期
2 张能泉;;论谷崎润一郎首次中国之行后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形象[J];日本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3 郭永恩;;近代日本文化论中的《老子》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毅;;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卓宇;;浅议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及其原因[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凯凯;简论日本战后“反战文学”的暧昧性[D];郑州大学;2011年
3 孙立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新萍;清末民初30年间山东人的日本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国伟;日本游记中的晚清中国印象[D];暨南大学;2008年
6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张敬进;浅析游华日本人中国观的近代变化[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8 郭海萍;幕末明治游清日人汉诗中的晚清中国形象[D];山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雁南;;谷崎润一郎笔下的中国江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愚谦;;欧洲“中国观”的变化[J];对外大传播;2004年04期
2 高祖贵;;智库:影响世界“中国观”的重要力量[J];对外传播;2010年02期
3 ;来信[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10期
4 田庆立;;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5 郝秉键;日本人中国观的一次转换[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肖刚;;东南亚“中国观”的外部干扰变量[J];太平洋学报;2009年08期
7 胡键;;当前国际社会的中国观——基于西方民意调查的实证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8 周颖南;;傲慢的中国?——法国“中国观”的一场辩论[J];对外传播;2011年07期
9 ;战后五十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念——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J];日本研究;1997年03期
10 罗怡明;;日本:幕末至甲午战前的中国观[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小玫;;何瞻笔下的中国游记类型及其徐霞客评述[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2 郭焕成;王云才;;略论中国观光农业的性质与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马少甫;;美国早期中国观再探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5 郭焕成;王云才;;中国观光农业的性质与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德谦;;中国游记的记述类型与《徐霞客游记》的里程碑意义[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7 毛育刚;;《中国游记选注(第一集)》赏读——兼谈古文游记注释的重要[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俊愉;;中国观赏园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吴传钧;郭换成;王云才;;略论中国观光农业的性质与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10 郭焕成;;中国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农业和乡村地理研究的新课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城;梁宝桐:为中国观众制造电影[N];中国电影报;2006年
2 本报高级编辑 丁刚;西方人的“中国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本报记者 秦京午;重在全面接轨(中国观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本报记者 叶紫 任涛;构筑公平有效的社会安全网(中国观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本报记者 严冰;从容应对 奋进有为(中国观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吴锡平;韩剧为什么热播?[N];学习时报;2005年
7 刘华新;具有远见的“中国观”[N];人民日报;2008年
8 阎涛;项目咱不行 观众也不少[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胡唯元;中国收看奥运节目观众累计11.2亿[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傅振国;孔雀东归 蓓蕾满枝(中国观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戴银凤;莫理循的中国观(1897-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国军;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D];复旦大学;2007年
6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9 文春美;近代日本农业问题与政党内阁的农业政策:浅析政党政治失败重要原因之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董顺擘;福泽谕吉的朝鲜观与中国观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敬进;浅析游华日本人中国观的近代变化[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2 陈淑玲;《观光纪游》、《中国游记》与《我的留学记》中的中国情[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杰;芥川文学中的中古认识[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韩兵;论汤因比晚期思想中的中国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林变;孟禄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亓顺美;李提摩太的中国观(1891-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安;论卫三畏的中国观[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丁孟莉;佐藤春夫游记中的“中国趣味”[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松崎范子;国民直接交流与日本人的中国观[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2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8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