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24 14:00

  本文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国际舞台上的新兴角色。近年来,随着其数量的急剧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人们尚不熟悉“国际非政府组织”这一专业名词,但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交通、通讯手段迅猛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优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正不断增长,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各类全球性问题的广泛关注又使它们活动的范围跨越环保、人权、扶贫等等社会发展领域,几乎涵盖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根溯源,国际非政府组织不是一个新现象。据考证,国际非政府组织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英国被称为“慈善组织”,在美国被称为“私人自愿组织”,在法国和比利时被称为免税组织,其它国家则称之为非盈利组织、第三部门、而大家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对非政府组织做出的定义,,统称它们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现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呈几何式的增长,极大的丰富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构成。 国际非政府组织正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对于丰富国际政治理论,解决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间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对非政府组织定义出发,论述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中剥离出来的,因此除了具有标志性的特征之外也具备了一般非政府组织的共性。国际非政府组织是组织目的与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或机构设置与成员构成具有国际性,或者资金或别的主要资源来源或用途具有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国际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组织性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针对不同的国际问题、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运作策略时所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它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对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监督;参与执行国际项目;协助政府间国际组织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自身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来在不同的利益角色之间促成协议和妥协,影响政府的决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上述活动促进了国际政治多元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化解国际冲突提供了平台。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政治、经济、人权、环保、扶贫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更是重大而深刻。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带有所在国的政治色彩,因受国家或某些利益集团的资助而成为它们干预他国内政的工具,过分的介入联合国事务引起主权国家的不满等。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在客观认识国际非政府组织两面性的基础上,本文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方式、影响范围、积极影响、负面作用。根据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论述中国为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引进和监管所做出的政策对应和调整。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使国际非政府组织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发展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切实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 国际政治 影响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56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3
  • (一) 选题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三) 创新之处13
  •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特征13-21
  •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13-16
  •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6-21
  • 1. 国际性16-17
  • 2. 组织性17-18
  • 3. 民间性18-19
  • 4. 自治性19
  • 5. 非营利性19-20
  • 6. 志愿性20-21
  •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方式21-27
  • (一) 从事咨询和信息提供的活动21-22
  • (二) 对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22-23
  • (三) 参与执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项目,协助政府间国际组织提供相关的产品与服务23-24
  • (四) 影响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24-26
  • (五) 在有利益冲突的不同角色之间促成协议和妥协26-27
  •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27-40
  •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积极作用27-35
  • 1. 促进了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冲击了“国家中心模式”27-29
  • 2. 为化解国际冲突提供了平台29-31
  • 3.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31-32
  • 4. 积极致力于消除南北差异,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32-33
  • 5. 在环境保护、保护人权等社会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3-35
  •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负面作用35-40
  • 1. 表面上淡化意识形态,实际上带有国际非政府组织所在国的政治色彩36-37
  • 2. 因所在国政府的支持而丧失独立性成为干预他国内政的工具37-38
  • 3. 与国家政府之间存在理念差异导致部分非政府组织具有偏激性38
  • 4. 大幅度介入联合国事务侵犯某些国家利益引起主权国家的不满及担忧38-40
  •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及中国的对策40-48
  •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40-44
  • 1.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活动空间和影响在日益增大40-43
  • 2.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43-44
  • (二) 中国的应采取的对策44-48
  • 1. 正确认识国际非政府组织45-46
  • 2. 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监管46-47
  • 3. 发展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加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往合作47-48
  • 结语48-50
  • 注释50-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粒;;NGO的能量[J];创造;2007年09期

2 ;NGO文萃[J];学会;2011年01期

3 甘锋;叶江;;NGO“进”联合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世界知识;2007年17期

4 黄成;;“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文化外交”研讨会综述[J];美国研究;2008年01期

5 徐莹;国际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J];宁夏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吴惠敏;;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国际非政府组织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霞;;美国国际开发署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模式[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1期

8 李峰;;刍议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式[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虞丹凤;;论非政府组织(NGO)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艾笑;中外专家携手 政府民间相助 全国二百万白内障患者复明[J];中国残疾人;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青;;在甘孜州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现状、问题、对策[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王玮;;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甘孜藏区的发展研究——以藏区可持续社区发展项目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3 李涛;;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李峰;;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与跨国倡议网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伍刚;;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张永义;;价值观外交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7 李金祥;蔡佳禾;;理解世界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性质和定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8 崔建树;;超越循环: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及其缺陷[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万猛;;中国崛起过程中与世界的和谐互动[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10 薛磊;;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互利共赢战略的微观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海林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国际政治中的“娱记”[N];东方早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邋黄晴 于宏建 温宪 章念生 黄培昭 杨俊 周辑;盘点2007[N];人民日报;2007年

3 黄晴;放眼多边进程[N];人民日报;2007年

4 鲍里斯·沃尔洪斯基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美国越来越无能了[N];国防时报;2011年

5 丁力;国际权力与国内权力的比较[N];经济观察报;2010年

6 董科;金价有望挑战1000美元关口[N];期货日报;2007年

7 董国政;读不懂中国原因何在?[N];解放军报;2010年

8 释清仁 周琳;浅析军事透明[N];中国国防报;2009年

9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 教授 王长江;我是怎样研究政党的[N];北京日报;2010年

10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 刘鸣;冲突 在十四年后[N];东方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翰君;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人权发展[D];暨南大学;2012年

2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欧阳丽;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霸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8 游战洪;科学家与国际政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9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陈颖健;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雨;“9.11”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郭玲;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东杰;论国际税收协调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5 姚瑶;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春玉;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斌;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樊哲旺;西方地缘政治理论与中华和合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字紫龙;论当代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65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