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创造出了“中国奇迹”并全面享受着经济转型成果。但是社会的发展越快,一些与当前繁荣景象所不符的现象越明显。一些表征和数据己经勾勒出凯恩斯所描绘的“丰裕中贫困”的一些征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相关救助政策亟待改进完善,以便可以适应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贫困状况。事实上,贫困与反贫困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重要的议题,国外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如何制定和完善贫困救助政策上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和贫困救助政策的改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中美两国的对比发现,我国当前“丰裕中贫困”的现象并不唯一,它的存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自然出现和消减的,需要我们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研究,进而得出与其相配套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从政策角度来说,要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制建设,纠正对贫困和救助的价值观念;合理设置救助机构,明晰政府各部门的各项职责分工;细化救助对象的范围,遵循科学合理的标准进行救助;构建救助的综合体系,增强实施力度;建设好外部环境,保障救助的各项条件。因此,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美两国的贫困状况和救助政策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总结美国的救助政策经验和在中国实施的局限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贫困救助政策的改进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探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研究。包括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丰裕中贫困,社会救助的概念界定,介绍贫困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多维贫困理论,能力贫困理论,社会极化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第三部分主要将中美贫困状况进行系统的比较。分别从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从对比中可以得出中美两国的贫困近况从贫困线、基尼系数和贫困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可比较性,贫困原因从发展路径、社会制度、经济走向和理念状态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对贫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同时,提出我国当前贫困救助政策制定和实施所面临的困境。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我国和美国针对贫困而制定的救助政策,将中美两国的贫困救助政策在法律建设,救助对象,救助标准,资金来源,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美国的经验,分析中国从美国贫困救助政策中得到的启示。第五部分,分析美国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的贫困救助政策实施的经典案例,从中总结出在美国的历史上,贫困救助是如何成功地解决贫困问题的例子,为我国得出一定的启示和建议。第六部分,提出我国贫困救助政策改进措施,同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应用大量的对比分析将中美贫困状况和救助政策进行系统对比研究,并且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来完善论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相关的实证调查,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积累丰富相关知识。
【关键词】:贫困 丰裕中贫困 救助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71.2;D6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理论意义11-12
- 1.1.3 现实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8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1.3.1 文章结构和基本思路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20-21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21-27
- 2.1 相关概念界定21-24
- 2.1.1 贫困的含义21-22
- 2.1.2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22-23
- 2.1.3 丰裕中贫困23
- 2.1.4 贫困救助23-24
- 2.2 相关理论研究24-27
- 2.2.1 多维贫困理论24-25
- 2.2.2 能力贫困理论25
- 2.2.3 社会极化理论25-26
- 2.2.4 社会排斥理论26-27
- 3 中美贫困问题比较分析27-38
- 3.1 中美贫困状况比较27-32
- 3.1.1 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的新贫困27-29
- 3.1.2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转型期贫困29
- 3.1.3 二者比较分析29-32
- 3.2 中美贫困原因比较32-38
- 3.2.1 中国贫困原因32-33
- 3.2.2 美国贫困原因33-34
- 3.2.3 二者比较分析34-36
- 3.2.4 我国贫困救助面临的困境和主要问题36-38
- 4 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分析38-44
- 4.1 美国贫困救助政策38-39
- 4.2 中国贫困救助政策39-40
- 4.3 二者比较分析40-42
- 4.4 从美国贫困救助政策中得到启示42-44
- 5 经典个案分析—以美国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为例44-48
- 5.1 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贫困状况44-45
- 5.1.1 “丰裕社会”中的贫困44
- 5.1.2 发展贫困救助的有利条件44-45
- 5.2 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贫困救助政策45-47
- 5.2.1 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主要的救助政策45-46
- 5.2.2 约翰逊政府时期贫困救助的特点46
- 5.2.3 积极作用46
- 5.2.4 消极作用46-47
- 5.3 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贫困救助历程对我国的启示47-48
- 6 我国贫困救助的改进对策48-54
- 6.1 转变思想价值观念观念,完善法制道德建设48-49
- 6.1.1 转变价值观念48
- 6.1.2 完善法制建设48
- 6.1.3 提升道德水准48-49
- 6.2 强化政府责任和社会参与,创新贫困救助的运行机制49-50
- 6.2.1 政社共举49
- 6.2.2 开展贫困救助的试点49
- 6.2.3 建立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登记认证制度49-50
- 6.3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综合性贫困救助体系50-51
- 6.3.1 建立综合贫困救助体系50
- 6.3.2 采用食品券计划50-51
- 6.4 合理规划行政职责分工,对贫困者实施科学救助51
- 6.4.1 合理分工51
- 6.4.2 细化对象范围51
- 6.5 克服依赖症,促进贫困救助对象参与就业51-52
- 6.5.1 克服对救助福利的依赖51-52
- 6.5.2 促进救助对象参加就业政策52
- 6.5.3 积极开发贫困救助公益岗位52
- 6.6 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2-54
- 6.6.1 加快实现贫困救助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52
- 6.6.2 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52-54
- 小结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金海琴;;浅析城市新移民贫困救助问题及完善建议[J];网络财富;2010年15期
3 李乐为;王丽华;;就业激励和援助:贫困救助制度演进和优化的基本取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医疗救助——综合性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J];社会福利;2003年03期
5 罗竖元;;社会工作者服务贫困救助领域的功能及其制约因素探讨——基于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的实证调查[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慧颖;;资产建设在农村贫困救助制度中的应用条件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7 秦枫;;贫困的合理性与贫困救助过程中的负功能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8 张浩淼;;我国城市贫困救助政策调整的动因探析[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9 田胜勇;;农村贫困救助问题初探——以张家界市永定区四都坪乡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3年12期
10 刘旭东;;贫困救助制度的三重演进[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18万农牧民享受国家贫困救助[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2 李晓霞;让“贫困救助线”真正成为民心工程[N];兰州日报;2006年
3 刘燕玲;陕西农村健康扶贫有新招[N];健康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琪 尹勇 实习生 袁艺睿;一笔贫困救助金的背后[N];四川日报;2011年
5 青川县惠民帮扶救助中心主任 李晓奇;创新贫困救助管理模式[N];广元日报;2014年
6 谭粉玲 贺东虎;西峰区妇联贫困救助显实效[N];陇东报;2009年
7 唐悦;我省贫困救助水平高机制新[N];新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贺喜格宝音 通讯员 付红霞 于红梅;“民情流水线”成了为民解忧绿色通道[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启民;让社区充满爱……[N];赤峰日报;2008年
10 李晓兰、白雪梅;迁西长效扶贫困救助机制解民忧[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大维;城市贫困救助的福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银霞;中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历史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文艺;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马琳曼;我国贫困救助中慈善组织的参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4 胡晶梵;社会救助视野下的支出型贫困救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5 刘颖;城镇社区贫困救助工作现状初探[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曹学禹;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贫困群体的困境与出路[D];南京大学;2015年
7 石玉萍;构建新型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杨钊;重庆市城市贫困家庭的现状分析与社会救助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6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