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治道转型
发布时间:2020-05-20 23:08
【摘要】:夏、商、西周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神”的世界。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领域大转折的时期。这个转折的标志就是人文思想的兴起。春时期人文思想的产生是以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动为历史背景的。首先,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周室的衰微,诸侯和士大夫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形势,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其次,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科学技术出现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天文学、医学、数学等发面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认识更加的科学化、理性化。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激发了理性的觉醒。春秋之前的政治思想,是以“神权”为主导的思想体系,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春秋时期,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对神、天以及人自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觉醒。这个过程表现在从“天命”到“天道”,从“神道”到“人道”的转变。人们从天的自然性出发,从而把天从神中解放了出来;从人的社会现实性出发,把人自身看作社会关系和政治变化的根本所在,从而打破了宗教神学的笼罩,形成了兼具自然性和道德性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推动了春秋时期政治观念的新变化。一方面对“德”、“礼”观念融入了新的内涵。春秋时期的“德”,将西周时期的先王之“德”,内化为现实的伦理道德之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道德层面的“德”,进而发展了政治文化中的道德因素,从而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礼”,将春秋之前的强调“礼乐文明”的“礼”,渐渐转变为对政治的合理秩序和伦理规范的重视。另一方面,认识到了人本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则体现为对民的重视,从而产生了“重民轻神”、“重民轻天”的思想,这为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春秋后期,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人文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实现了思想转变与治道转型的统一。老子从人的自然性出发,将其思想归结于“道”之下。同时,还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治道。孔子则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强调人的伦理道德,主张在礼的规范下实现由己及人的过程,从而最终形成了“仁”、“礼”结合的治道。不论从自然的角度还是伦理道德的角度,都冲破了西周以来天命神学的束缚,从而形成了春秋时期带有人文思想的新型治道。这种带有人文思想的治道对中国传统治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092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君;;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J];工会博览;2018年32期
2 王丛;;苏格拉底与孔子[J];内蒙古教育;2017年05期
3 王友;;言至巧,行至圣——《橘逾淮为枳》细读[J];语文学习;2017年04期
4 佚名;;老马识途凭经验[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7期
5 赫兴无;;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16期
6 陈立;;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J];贵州教育;2012年09期
7 钱林书 ,陈庆伟;春秋时期主要区域图[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1期
8 朱增力;;春秋时期盟约礼制考——以《左传》中的会盟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年06期
9 刘梅;;春秋时期“名器观”的历史内涵[J];中州学刊;2017年07期
10 李万军;;春秋时期两次“弭兵”之比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沁芳;;浅谈春秋时期晋国的军功制度[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2-2013[C];2014年
2 R壣僖,
本文编号:2673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67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