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美俄三国的中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D736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
(三) 相关概念的阐释
1. 中亚
2. 地缘战略
3. 地缘政治
4. 地缘经济
(四)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
(一) 中亚地区的的历史概况
(二) 复杂的内外形势
1. 内外威胁
2. 地缘战略优势
(三) 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2. 中美俄三国的应对措施
第二章 冷战结束初期中美俄三国在中亚的战略措施及比较
(一) 政治领域
1. 中亚各国独立之初(1991年到1995年)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995年到2001年)
(二) 经济贸易领域
1. 中亚各国独立之初(1991年到1995年)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995年到2001年)
(三) 军事安全领域
1. 中亚各国独立之初(1991年到1995年)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995年到2005年)
第三章 阿富汗战争后中美俄三国在中亚的战略博弈
(一) 中亚成为全球反恐斗争的前沿基地
(二) 美国对中俄的军事威胁增加
(三) 三国对中亚的油气资源竞争加剧
(四) 中美俄在中亚的地缘政治斗争激化
第四章 中亚爆发"颜色革命"后中美俄三国的中亚地缘战略比较分析
(一) 中亚爆发"颜色革命"的国际背景
(二) 中美俄针对"颜色革命"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
第五章 对中俄美三国各个领域的地缘战略比较分析
(一) 经贸和油气领域
(二) 军事安全领域
(三) 三国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展开的外交竞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壮志;中亚五国的地缘战略地位[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4期
2 何志龙,赵兴刚;中亚“颜色革命”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张栋;;中亚国家与中国金融合作的现状、方向和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18年11期
4 王嘎;略论社会转型时期中亚五国的政治稳定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1期
5 朱新光;;中亚国家软实力探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2期
6 张树昌;中亚五国的社会控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3期
7 王海燕;;金融危机前后中亚国家经济形势对比与前景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高永久,徐亚清;浅析中亚国家的社会分化与整合[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聂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分析[J];现代交际;2018年04期
10 苏瑛;雷娟利;;中亚地缘政治态势新发展再探——以美俄在中亚的博弈为视角[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明;夏辉;;东欧中亚国家制度转轨的代价与未来发展前景[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楚新正;马倩;;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与构建我国新疆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4 郭锐;李晓倩;;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5 于宏源;;东南亚反恐合作的美国因素及其对地区态势的影响[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张树华;;颜色革命、民主化误区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究[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8 赵常庆;;“颜色革命”中的民族因素[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苏春雨;;土耳其中亚政策中的美国因素[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0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中亚记者赵阳;2002:中亚国家发展年[N];法制日报;2002年
2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周翰博;中亚国家迎来合作机遇期[N];人民日报;2018年
3 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 王宗礼;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国际问题专家 钟四远;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迎来重要机遇期[N];人民日报;2016年
5 曾昭宁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西安开拓中亚国家市场的对策建议[N];西安日报;2015年
6 潘志平 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中国与中亚国家可比翼齐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综合;今年我国汽车大量出口中亚国家[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宋延旭;中亚国家解决水危机的措施和方法[N];中国水利报;2009年
9 [俄] y.ж.埃尔格什巴耶夫 孙立 编译;当代中亚国家向俄罗斯劳务移民动态分折[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旭颖;卢布贬值 中亚国家很受伤[N];国际商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孙壮志;国际新格局中的中亚五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晓佳;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法赫利;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年):合作与共赢[D];山东大学;2013年
8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亮;9·11事件以来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义;冷战后中美俄三国的中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宣麟;地缘政治视角下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政策[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马娟;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华秀丽;浅析小布什的中亚政策[D];外交学院;2012年
5 张亚晨;冷战后俄罗斯与中亚的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阿衣丽(AMANKULOVA AIPERI);新疆与中亚国家旅游合作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7 高爱玲;新世纪印度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0年
8 阿尔曼;冷战后的中亚区域状况及中国与中亚的合作[D];吉林大学;2007年
9 曹飞;中亚国家政局演变中的大国博弈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孙钰;冷战后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2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83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