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联邦住房政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肯尼迪—约翰逊时期联邦住房政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肯尼迪和约翰逊执政时期,美国是世界上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科学技术飞跃,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整个社会充满着现代化与繁荣兴旺的气氛。在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在为贫困与饥饿困扰时,大多数美国人似乎都过上了中产阶级的富足生活。用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 Galbraith)的话来讲,美国已进入了一个“丰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1。 然而,“丰裕社会”也好,经济现代化也好,它们并没有给所有的美国人带来“福音”。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争锋相对指出的,在所谓的“丰裕社会”里,还存在着“另一个美国”(The Other America)2,一个贫穷、困苦的美国。从这个意义上讲,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丰裕与贫困并存的社会。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美国联邦政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联邦低收入住房政策。60年代时期,美国经济繁荣,国民富裕,一方面与苏联展开全面冷战,争夺世界霸权,另一方面与越南进行一场热战,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国内外的这一系列形势发展,使得解决国内人民的生活问题,尤其是住房问题,显得更有必要、更为迫切。正是在这一历史社会背景下,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相继推出了他们的城市住房政策。 国内学术界有关肯尼迪和约翰逊的住房政策大多从宏观角度展开研究,把住房政策作为政府福利计划的一部分进行探讨。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是整体性强,有助于人们从全局观上把握住房政策。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即无法从微观细节层面阐述住房政策的具体问题,使研究缺少深度。为此,本论文以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的住房政策为例,从微观层面上对它们进行考察,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探讨它们的发展变化。 具体而言,论文在引言(Introduction)部分介绍了此选题的意义,对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行文结构。论文第一章分析了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经济、社会现状,以及已有的联邦住房政策面临的问题,为介绍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住房政策提供一个大的背景。第二章论文介绍了肯尼迪政府在制定联邦住房政策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以及肯尼迪去死后约翰逊为其联邦住房未尽事业所继续的努力。第三章论文介绍了约翰逊政府时期在联邦住房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最后,论文在结论部分指出,限于时代的局限、美国人的价值观以及美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解决贫困人口住房的努力只取得了相当有限的成果,无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贫穷民众的生活困境。
【关键词】:肯尼迪 约翰逊 贫困 联邦住房政策 种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71.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One: America in the Mid-20th Century13-26
- 1.1 Poverty amid Prosperity in the Mid-20th Century13-16
- 1.2 Slums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Cities16-19
- 1.3 Racial Tensions and Civil Rights19-21
- 1.4 Government Urban Housing Policies21-26
- Chapter Two: The Housing Policy of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26-37
- 2.1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Position on Housing26-33
- 2.1.1 A Failed Proposal of a Cabinet-level Housing Agency31-32
- 2.1.2 Executive Order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Housing32-33
- 2.2 Kennedy Legacy33-37
- Chapter Three: The Housing Policy of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37-43
- 3.1 The Housing Policy in the Great Society37-38
- 3.2 The Eighth Amendment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196838-41
- 3.3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Act of 196841-43
- Conclusions43-47
- Bibliography47-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廉租住房保障的经济学分析[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2 刘秀红;美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朱静;;美、日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度对中国土壤立法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4 段宏毅;孙艳丽;;浅析公共财政与住房保障的关系——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陈欣慰;王艺明;黄榆舒;;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与房地产价格[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何洪静;邓宁华;;英国城市化中的农村移民住房问题及其干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章佩;轨迹与特征: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邓中美;;社会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运作中的BT模式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陈双;姚程成;;美国公共住房财政金融政策的利弊之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10 张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与市场[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军;范明林;;廉租房评估机制创新研究(节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2 吴军;刘小珍;;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评估制度的反思与重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向运华;沈跃鹏;;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思考[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万旭东;刘佳燕;;现阶段我国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职能定位反思[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蕊;马航;;基于房价收入比的深圳可承受成本住房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马建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何佳馨;健康保险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吴志宇;住房置业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孙晓飞;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城市中心城区更新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吕洪艳;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史研究(1935-199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亚臣;我国城镇住房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研究(1949-2010)[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冰;我国廉租住房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翠萍;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均环;青岛市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与供给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戴莉萍;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赖高樝;上海市廉租住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正园;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元芳;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康健森;增城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肯尼迪—约翰逊时期联邦住房政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