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28 09: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由此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研究。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主要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不合理实质的批判,在他看来,正是在技术的进步下才使得社会成为了只具有肯定性维度的社会。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一论点,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力的批判。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一定要持一种辩证的观点,我们既要看到马尔库塞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同时又要看到他的思想中的借鉴意义,并能通过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获得启示,从而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极权主义社会,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这一手段,使得社会中的人们丧失了其否定性、批判性精神并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单向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领域的单向度,马尔库塞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以及语言领域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其二是思想领域的单向度,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单向度不仅只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物质领域,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的思想...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依据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形成
    (一)马尔库塞的生平及思想历程
        1.马尔库塞的生平
        2.马尔库塞的思想历程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提出条件
        1.单向度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2.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三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内容
    (一)单向度的内涵
    (二)单向度的表现形式
        1.单向度的社会
        2.单向度的思想
    (三)超越单向度的理论探讨
        1.大拒绝的革命道路
        2.美学领域的探讨
第四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价值与缺陷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理论价值
        1.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精神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3.深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二)单向度理论的实践价值
    (三)单向度理论的缺陷
        1.对技术理性的片面理解
        2.大拒绝解放路径的乌托邦性质
        3.对革命主体的错误判定
        4.对人思想单向度的分析不足
第五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当代启示
    (一)正确看待科学技术,防止理性畸形发展
        1.用扬弃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
        2.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科技与人的关系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技进步
    (二)弘扬中国精气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三)提升人的否定性思维,预防单面社会的产生
        1.否定性思维的作用
        2.积极培育否定性思维
    (四)坚定制度自信,建设生态中国
        1.一分为二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
        2.建设美丽中国,优化生态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赵宝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国外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研究综述[J]. 张晓红.  科学经济社会. 2012(03)
[3]重新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及现实意义[J]. 秦清芝.  前沿. 2011(13)
[4]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两点再认识[J]. 王思鸿.  法制与社会. 2010(14)
[5]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二十年[J]. 李彦龙.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4)
[6]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马自力.  社会科学辑刊. 2001(06)



本文编号:300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0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