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4 15:04
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整体呈现出右倾化和保守化的趋势,特别是安倍晋三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保守主义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日本会议”是日本最大的右翼组织,与安倍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大本营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孵化器,是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社会保守化的根源之一,深刻影响日本政治右倾化和社会保守化的趋势。因此,本论文试图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权威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日本政治与外交这一重大问题进行论述,究明“日本会议”与日本政治与外交的关系,为我国的日本研究深入开展做一点贡献。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对“日本会议”以及“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外交的影响进行论述。首先,阐明本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之处。其次本文利用三部分的内容对“日本会议”的基本概况、基本主张、基本活动内容以及“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外交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进行了介绍。“日本会议”拥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主张修改宪法、支持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历史、倡导爱国政治教育,在日本拥有庞大的网络组织,善于运用“草根群众运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日本会议”的基本概况
2.1 “日本会议”的成长背景
2.2 “日本会议”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3 “日本会议”的机构设置及主要代表人物
2.4 “日本会议”的社会基础
第3章 “日本会议”的基本主张
3.1 修改宪法、颠覆战后体制
3.2 参拜靖国神社、倡导爱国政治教育
3.3 开展历史教科书运动
3.4 坚持与中国进行对抗
第4章 “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与外交的影响方式及途径
4.1 通过政治宣传影响社会舆论
4.2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
4.3 通过政治游说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及外交决策
4.4 与其他宗教组织分工合作、协同活动
第5章 “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及外交影响的效果评估
5.1 加速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
5.2 促使日本政治安保战略强硬化
5.3 恶化中日、日韩之间的邻国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右翼组织“日本会议”的历史、策略及影响[J]. 田凯.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6)
[2]论大选后安倍的修宪政治及影响[J]. 刘江永. 日本学刊. 2017(06)
[3]日本会议与日本右倾政治分析[J]. 廉德瑰. 日本学刊. 2017(05)
[4]右翼宗教团体、“日本会议”与安倍政府[J]. 王盈. 宗教与美国社会. 2016(02)
[5]战后日本领土外交的历史演变[J]. 孙占坤.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02)
[6]日本变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J].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1)
[7]论安倍内阁的历史修正主义[J]. 蔡亮. 日本学刊. 2016(01)
[8]日韩“冷战”的原因与影响[J]. 晋林波. 国际问题研究. 2015(06)
[9]“日本会议”:极右组织的背后推手[J]. 海未. 齐鲁周刊. 2015(38)
[10]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复苏的历史根源探究[J]. 梁成. 黑河学刊. 2015(08)
硕士论文
[1]日本政治右倾化根源研究[D]. 郭亦飞.外交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01850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日本会议”的基本概况
2.1 “日本会议”的成长背景
2.2 “日本会议”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3 “日本会议”的机构设置及主要代表人物
2.4 “日本会议”的社会基础
第3章 “日本会议”的基本主张
3.1 修改宪法、颠覆战后体制
3.2 参拜靖国神社、倡导爱国政治教育
3.3 开展历史教科书运动
3.4 坚持与中国进行对抗
第4章 “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与外交的影响方式及途径
4.1 通过政治宣传影响社会舆论
4.2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
4.3 通过政治游说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及外交决策
4.4 与其他宗教组织分工合作、协同活动
第5章 “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及外交影响的效果评估
5.1 加速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
5.2 促使日本政治安保战略强硬化
5.3 恶化中日、日韩之间的邻国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右翼组织“日本会议”的历史、策略及影响[J]. 田凯.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6)
[2]论大选后安倍的修宪政治及影响[J]. 刘江永. 日本学刊. 2017(06)
[3]日本会议与日本右倾政治分析[J]. 廉德瑰. 日本学刊. 2017(05)
[4]右翼宗教团体、“日本会议”与安倍政府[J]. 王盈. 宗教与美国社会. 2016(02)
[5]战后日本领土外交的历史演变[J]. 孙占坤.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02)
[6]日本变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J].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1)
[7]论安倍内阁的历史修正主义[J]. 蔡亮. 日本学刊. 2016(01)
[8]日韩“冷战”的原因与影响[J]. 晋林波. 国际问题研究. 2015(06)
[9]“日本会议”:极右组织的背后推手[J]. 海未. 齐鲁周刊. 2015(38)
[10]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复苏的历史根源探究[J]. 梁成. 黑河学刊. 2015(08)
硕士论文
[1]日本政治右倾化根源研究[D]. 郭亦飞.外交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018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1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