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正义演绎思想研究 ——以劳动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11 00:42
恩格斯高度评价正义是衡量人类一切行为的标准。马克思理论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对劳动和人的关注,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正义,但是在马克思建立的科学劳动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正义思想。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劳动论的视角,演绎马克思正义思想,以期揭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理论基石。正义是抽象与具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普遍与特殊、变与不变、历时与共时的辩证统一,是从低级向高级、不甚理想状态到更理想状态的阶梯式发展。正义伴随社会矛盾产生,是非对抗性社会矛盾发展的稳定状态。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着正义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组织形式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正义向前发展,正义的发展史说到底是劳动的发展史。就正义和劳动与人的内在必然关系而言,正义是合乎现实的人的发展规律的,向真正占有类本质的劳动过程的规定性。全文分为三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有关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和研究意义等,第二章厘定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和劳动范畴,探析劳动论视域下的马克思正义内涵,揭示正义的基本特性,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方法,探索...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术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的评论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行为结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2 从劳动论维度探析马克思正义范畴
2.1 马克思正义概念厘定
2.1.1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历史渊源
2.1.2 马克思正义观的历史发展阶段
2.1.3 马克思正义概念探析
2.2 马克思劳动范畴厘定
2.2.1 劳动与人的关系
2.2.2 两种劳动 对象化劳动与异化劳动
2.2.3 异化劳动的扬弃
2.2.4 人的本质的丧失与复归过程图解
2.3 劳动论视域下的正义内涵探析
2.3.1 正义的基本特性
2.3.2 正义的历史发展与内在矛盾
3 劳动生产实践是正义概念的逻辑起点
3.1 现实的人的正义观是劳动生产实践的结果
3.1.1 人的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1.2 劳动生产实践的生成根源
3.1.3 劳动生产实践 正义的逻辑起点
3.2 非正义的缘起
3.2.1 非正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未充分发展的劳动
3.2.2 异化劳动是非正义的具体表现
3.3 雇佣劳动制度与抽象正义观
3.3.1 雇佣劳动制度下的非正义及其具体表现
3.3.2 抽象正义观的实质及表现
4 异化劳动的扬弃过程是正义的逻辑展开
4.1 劳动生产实践的发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依据
4.1.1 劳动手段的发展
4.1.2 劳动成果的发展
4.2 劳动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正义具体形式的展开
4.2.1 自由自主的劳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4.2.2 劳动对劳动手段关系的发展
4.2.3 劳动对劳动成果关系的发展
4.3 劳动制度的发展是正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4.3.1 原始公有制变革与私有制发展
4.3.2 私有制变革与发达公有制发展
4.3.3 劳动、劳动关系与正义状态关系图解
5 自由自主劳动的实现是正义的逻辑终点
5.1 正义的初步实现 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
5.1.1 发达的劳动手段为正义质的飞跃提供依据
5.1.2 极大丰富的劳动成果是正义理想状态的客观物质基础
5.2 正义的根本实现 自由自主劳动的实现
5.2.1 劳动主体与劳动活动的统一
5.2.2 自主活动与自主活动形式的统一
5.3 正义理想状态 未来共产主义
5.3.1 共产主义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5.3.2 共产主义正义理想状态的自由平等
5.3.3 正义理想状态的实现与新正义观的产生
6 马克思正义演绎思想研究的启示
6.1 对正义理论研究的启示
6.1.1 对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回应
6.1.2 对马克思正义论研究的回应
6.2 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启示
6.2.1 以科学的劳动观指导现代化建设
6.2.2 以科学的正义观指导中国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28244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术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的评论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行为结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2 从劳动论维度探析马克思正义范畴
2.1 马克思正义概念厘定
2.1.1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历史渊源
2.1.2 马克思正义观的历史发展阶段
2.1.3 马克思正义概念探析
2.2 马克思劳动范畴厘定
2.2.1 劳动与人的关系
2.2.2 两种劳动 对象化劳动与异化劳动
2.2.3 异化劳动的扬弃
2.2.4 人的本质的丧失与复归过程图解
2.3 劳动论视域下的正义内涵探析
2.3.1 正义的基本特性
2.3.2 正义的历史发展与内在矛盾
3 劳动生产实践是正义概念的逻辑起点
3.1 现实的人的正义观是劳动生产实践的结果
3.1.1 人的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1.2 劳动生产实践的生成根源
3.1.3 劳动生产实践 正义的逻辑起点
3.2 非正义的缘起
3.2.1 非正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未充分发展的劳动
3.2.2 异化劳动是非正义的具体表现
3.3 雇佣劳动制度与抽象正义观
3.3.1 雇佣劳动制度下的非正义及其具体表现
3.3.2 抽象正义观的实质及表现
4 异化劳动的扬弃过程是正义的逻辑展开
4.1 劳动生产实践的发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依据
4.1.1 劳动手段的发展
4.1.2 劳动成果的发展
4.2 劳动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正义具体形式的展开
4.2.1 自由自主的劳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4.2.2 劳动对劳动手段关系的发展
4.2.3 劳动对劳动成果关系的发展
4.3 劳动制度的发展是正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4.3.1 原始公有制变革与私有制发展
4.3.2 私有制变革与发达公有制发展
4.3.3 劳动、劳动关系与正义状态关系图解
5 自由自主劳动的实现是正义的逻辑终点
5.1 正义的初步实现 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
5.1.1 发达的劳动手段为正义质的飞跃提供依据
5.1.2 极大丰富的劳动成果是正义理想状态的客观物质基础
5.2 正义的根本实现 自由自主劳动的实现
5.2.1 劳动主体与劳动活动的统一
5.2.2 自主活动与自主活动形式的统一
5.3 正义理想状态 未来共产主义
5.3.1 共产主义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5.3.2 共产主义正义理想状态的自由平等
5.3.3 正义理想状态的实现与新正义观的产生
6 马克思正义演绎思想研究的启示
6.1 对正义理论研究的启示
6.1.1 对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回应
6.1.2 对马克思正义论研究的回应
6.2 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启示
6.2.1 以科学的劳动观指导现代化建设
6.2.2 以科学的正义观指导中国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28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2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