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22:48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舆情已成为一种软实力,对政治文化、政治合法性、政府权威、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随之我国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必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与传统政治社会化迥然不同的社会化方式。目前,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网络传播平台、传播方式以及网络舆论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些多元化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判断、政治心理以及政治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是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股强劲力量,而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是强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力图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和规律。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特征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存在...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菲律宾人质事件网民观点分析

舆情,菲律宾人,事件,情况


菲律宾人质事件中网络舆情主体分层情况

舆情,菲律宾人,受教育程度,中学生


其他行业关注明显不足,仅仅限于“知道”和“搜索”两个行为,对政府如何解决问题并未投入过多热情。如图4 所示,在学生群体中,高中学生的数量最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仅次于高中学生群体,而初中、大专、小学的关注人数则相对较少。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对国际争端与国家时事最关心的群体还是高校大学生与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高中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在网络上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此次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图 3 菲律宾人质事件中网络舆情主体分层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武汉H大学为例[J]. 周杰,陆伟,田雪.  高教学刊. 2017(02)
[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J]. 包丽颖,季伟峰.  北京教育(高教). 2017(01)
[3]勒庞“乌合之众”群体心理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究[J]. 卢宁.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5)
[4]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J]. 李晓芳,周丽雯.  经营管理者. 2016(13)
[5]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创新[J]. 李晓庆,刘蓓蓓.  教育与职业. 2016(09)
[6]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 段潇潇,谷童玮.  求知导刊. 2016(09)
[7]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解析[J]. 周树杭,王莎莎.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8]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及管理机制研究[J]. 梁洁.  传播与版权. 2016(03)
[9]政治参与视角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探究[J]. 李鑫.  山西青年. 2016(04)
[10]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台州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J]. 王林军.  人民论坛. 2015(35)

博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 段立新.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 林双双.华东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71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71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