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民说》之民族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13:27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论著颇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广大有识之士采取各种方法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梁启超审视当时的国情、世情,1902年,撰写《新民说》,从全新的角度,即通过培养广大群众的精神品质,唤醒国人意识,从而形成新民,组成新的国家。梁启超的《新民说》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国家、民族危机为背景,主要论述了大民族主义思想、国家思想及构建“新民”需要的各种品质,其中热爱国家的思想贯穿全书始终,通过树立资产阶级“新民”形象组成一个新的强大的国家。梁启超的《新民说》夸大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作用,没有考虑经济等根本因素,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因而不能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为后人探索救国之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值得肯定。本文通过分析《新民说》,挖掘民族主义思想与国家、“新民”的关系。国家、“新民”是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新民”才能实现民族主义,建立民族国家。主要介绍了《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新民说》中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研究、《新民说》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及影响和...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新民说》与民族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相关概念
1.5.1 新民
1.5.2 民族
1.5.3 民族主义
1.5.4 极端民族主义
1.5.5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二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
2.1 现实来源
2.1.1 中国国情
2.1.2 国际环境
2.2 理论来源
2.2.1 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影响
2.2.2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启迪
第三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研究
3.1 大民族主义思想
3.1.1 大民族主义的内涵
3.1.2 大民族主义的意义
3.2 国家思想
3.2.1 国家思想的内涵
3.2.2 国家统一的途径
3.3 新民思想
3.3.1 新民的品质
3.3.2 新民建设的途径
3.4 《新民说》中民族主义、国家思想、新民的关系
3.4.1 民族主义与国家思想的关系
3.4.2 新民与国家思想的关系
3.4.3 新民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3.5 《新民说》的价值
3.5.1 丰富了“新民”的内涵
3.5.2 多角度探讨“新民”建设“新国家”
3.5.3 明确新民建设途径
第四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后续影响
4.1 《新民说》后梁启超民族主义的思想变化
4.2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对清末民初人物的影响
4.2.1 孙中山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2 章太炎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3 严复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4 影响鲁迅、毛泽东等人
第五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坚持国家统一
5.2 维护民族团结
5.3 促进社会和谐
5.4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初探[J]. 李秘. 台海研究. 2016(02)
[2]论梁启超现代民族国家观念[J]. 林开强. 中华文化论坛. 2014(12)
[3]晚清时期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J]. 朱其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论梁启超《新民说》的国家主义倾向[J]. 揭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5]“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及其困境——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例[J]. 殷毅山. 传承. 2012(14)
[6]浅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J]. 王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6)
[7]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论析[J]. 陈敏荣,宋利君. 理论月刊. 2012(03)
[8]梁启超新民学说及其政治影响[J]. 夏宇. 华夏文化. 2010(02)
[9]从《新民说》谈“立人”与“立国”之关系[J]. 宋晓. 文学教育(上). 2010(04)
[10]简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 王巨光. 学习月刊. 2007(20)
博士论文
[1]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闫伟杰.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7381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新民说》与民族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相关概念
1.5.1 新民
1.5.2 民族
1.5.3 民族主义
1.5.4 极端民族主义
1.5.5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二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
2.1 现实来源
2.1.1 中国国情
2.1.2 国际环境
2.2 理论来源
2.2.1 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影响
2.2.2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启迪
第三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研究
3.1 大民族主义思想
3.1.1 大民族主义的内涵
3.1.2 大民族主义的意义
3.2 国家思想
3.2.1 国家思想的内涵
3.2.2 国家统一的途径
3.3 新民思想
3.3.1 新民的品质
3.3.2 新民建设的途径
3.4 《新民说》中民族主义、国家思想、新民的关系
3.4.1 民族主义与国家思想的关系
3.4.2 新民与国家思想的关系
3.4.3 新民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3.5 《新民说》的价值
3.5.1 丰富了“新民”的内涵
3.5.2 多角度探讨“新民”建设“新国家”
3.5.3 明确新民建设途径
第四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后续影响
4.1 《新民说》后梁启超民族主义的思想变化
4.2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对清末民初人物的影响
4.2.1 孙中山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2 章太炎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3 严复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
4.2.4 影响鲁迅、毛泽东等人
第五章 《新民说》民族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坚持国家统一
5.2 维护民族团结
5.3 促进社会和谐
5.4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初探[J]. 李秘. 台海研究. 2016(02)
[2]论梁启超现代民族国家观念[J]. 林开强. 中华文化论坛. 2014(12)
[3]晚清时期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J]. 朱其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论梁启超《新民说》的国家主义倾向[J]. 揭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5]“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及其困境——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例[J]. 殷毅山. 传承. 2012(14)
[6]浅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J]. 王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6)
[7]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论析[J]. 陈敏荣,宋利君. 理论月刊. 2012(03)
[8]梁启超新民学说及其政治影响[J]. 夏宇. 华夏文化. 2010(02)
[9]从《新民说》谈“立人”与“立国”之关系[J]. 宋晓. 文学教育(上). 2010(04)
[10]简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 王巨光. 学习月刊. 2007(20)
博士论文
[1]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闫伟杰.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7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