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由主义民主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13:10
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是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民主模式,但是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公共生活的衰退、民主公共参与的理想不断流失、利益集团主导民主政治、投票不能反映选民偏好和偏好程度、资本对民主政治大肆侵蚀等问题。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无力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和反思,西方民主思想发展史上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转向。佩迪特作为共和主义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超越了伯林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二分法,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无支配自由。佩迪特基于保护公民这种无支配自由的目的,基于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多数人的暴政和精英集团小群体暴政的危险的认识,提出了论辩式民主这一民主形式,来实现公民对国家的控制。公民要实现对国家的支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民享有对国家个性化的、无条件的和有效的影响;另一方面,公民成功地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使得国家导向公民满意的方向。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与民主之间是工具性或构成性的关系,民主是自由的保障,民主是自由价值的一部分,但不是核心,这为克服自由主义民主和民粹主义民主的弊端提供了途径。且论辩式民主更能够激发形成理性共识的动机。但是论辩式的民主观也有自身的缺陷,佩...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
一、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一) 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困境
(二) 民主思想发展史上的协商民主理论转向
二、佩迪特民主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
一、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的逻辑起点——无支配自由
二、佩迪特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
(一) 对自由主义民主多数人的暴政现象的批评
(二) 对自由主义民主精英集团或小群体暴政现象的批评
(三) 对自由主义民主忽视社会经济领域的支配现象的批判
三、论辩式民主的基本内容
(一) 论辩式民主的内涵与特点
(二) 论辩式民主的前提
(三) 公民对国家的控制
第三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
一、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差异
(一)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是基于可论辩性,自由主义民主是基于同意
(二) 理性的作用方式不同
(三) 在对待人民主权、共同意志、公民美德等问题上态度不同
(四) 在民主的作用方面持不同观点
(五) 在制度设计方面不同
二、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
(一) 对自由主义民主弊病的修正
(二) 恰当地处理了自由与民主的关系
(三) 有利于激发形成理性共识的动机
第四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局限性
一、“去政治化”措施可能导致对公民“家长主义”压迫
二、对公民的要求过高
三、无法摆脱的公民美德难题
四、不能完全摆脱自由主义民主的窠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J]. 曹钦.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2]自由式家长主义何以可能[J]. 杨彤丹. 学习与探索. 2014(05)
[3]论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府理论[J]. 刘涛. 改革与开放. 2013(18)
[4]行政决策中理性论辩的价值追寻与实现路径——基于论辩式民主的视角[J]. 赵泽洪,兰庆庆. 天府新论. 2013(03)
[5]佩迪特与论辩式民主:后自由主义时代的民主趋势[J]. 庞金友,张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2(06)
[6]论辩式民主及其价值[J]. 张昌林. 学术界. 2011(08)
[7]交易政治观的演变、应用及其局限[J]. 张国军. 太平洋学报. 2011(04)
[8]从无支配自由到论辩式民主:佩迪特的共和主义国家观解析[J]. 庞金友,何涛. 学海. 2010(05)
[9]无支配政府及其治理——论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府理论[J]. 牛子宏. 理论导刊. 2010(08)
[10]佩迪特“无支配”自由观的共和理论解析[J]. 代娜娜.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5)
硕士论文
[1]对强势决定的救治[D]. 杨少星.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1820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
一、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一) 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困境
(二) 民主思想发展史上的协商民主理论转向
二、佩迪特民主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
一、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的逻辑起点——无支配自由
二、佩迪特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
(一) 对自由主义民主多数人的暴政现象的批评
(二) 对自由主义民主精英集团或小群体暴政现象的批评
(三) 对自由主义民主忽视社会经济领域的支配现象的批判
三、论辩式民主的基本内容
(一) 论辩式民主的内涵与特点
(二) 论辩式民主的前提
(三) 公民对国家的控制
第三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
一、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差异
(一)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是基于可论辩性,自由主义民主是基于同意
(二) 理性的作用方式不同
(三) 在对待人民主权、共同意志、公民美德等问题上态度不同
(四) 在民主的作用方面持不同观点
(五) 在制度设计方面不同
二、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
(一) 对自由主义民主弊病的修正
(二) 恰当地处理了自由与民主的关系
(三) 有利于激发形成理性共识的动机
第四章 佩迪特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局限性
一、“去政治化”措施可能导致对公民“家长主义”压迫
二、对公民的要求过高
三、无法摆脱的公民美德难题
四、不能完全摆脱自由主义民主的窠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民主理论[J]. 曹钦.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2]自由式家长主义何以可能[J]. 杨彤丹. 学习与探索. 2014(05)
[3]论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府理论[J]. 刘涛. 改革与开放. 2013(18)
[4]行政决策中理性论辩的价值追寻与实现路径——基于论辩式民主的视角[J]. 赵泽洪,兰庆庆. 天府新论. 2013(03)
[5]佩迪特与论辩式民主:后自由主义时代的民主趋势[J]. 庞金友,张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2(06)
[6]论辩式民主及其价值[J]. 张昌林. 学术界. 2011(08)
[7]交易政治观的演变、应用及其局限[J]. 张国军. 太平洋学报. 2011(04)
[8]从无支配自由到论辩式民主:佩迪特的共和主义国家观解析[J]. 庞金友,何涛. 学海. 2010(05)
[9]无支配政府及其治理——论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府理论[J]. 牛子宏. 理论导刊. 2010(08)
[10]佩迪特“无支配”自由观的共和理论解析[J]. 代娜娜.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5)
硕士论文
[1]对强势决定的救治[D]. 杨少星.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1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19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