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精英与大众互动关系视角下新加坡政治系统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09:33
  新加坡是当今世界良好治理的典范国家,拥有卓越的国家治理绩效。与此同时,新加坡在半个多世纪的制度建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区别于西方独特的精英管理制度和社会基层制度。微观政治主体的行为及其互动关系是宏观政治系统更为深层次的运作基础,其中,制度作为规范政治主体行为及其互动关系的规则与约束机制,是影响和调节政治系统运转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深入政治系统的底层基础,考察新加坡精英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基层制度建构对于精英与大众这两大微观政治主体的行为及其互动关系的作用与影响,旨在进一步了解该国两大特色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更为深入地剖析在这两大特色制度的共同影响下,该国政治系统的运作模式、过程机制、结构功能及其效用,为理解新加坡的良好治理绩效提供另一种分析视角。文章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构起精英与大众互动关系视角下政治系统分析模型作为全文的宏观分析架构,并依据制度与人性特质最作为微观理论基础,对新加坡精英管理制度和社会基层制度和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规范下的两种政治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区别于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仅通过周期性选举这一单一且作用较弱方式将精英与大众两类政治主体进行关联,以及单方面过度使用竞...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精英与大众互动关系视角下新加坡政治系统分析


国内学者有关于新加坡精英管理政治研究状况折线图

折线图,基层组织,新加坡,折线图


恰昂谜??毙灾视搿巴泄堋惫δ艿氖迪趾臀?担?嗷蚴钦??纳缁峁芾硪?及政府精英与民众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都需要有效的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1.2.3新加坡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分析新加坡的社会基层制度构建同样也是该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自新加坡建国以来便逐渐在全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庞大的基层组织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行动党政府也正是依靠这套基层组织网络来有效实现民众的社会利益和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随着新加坡民主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基层社会建设的日益重视,我国逐渐有学者专门研究新加坡基层组织建构。图二国内学者对于新加坡社会基层组织研究数量折线图通过中国知网以“新加坡(或行动党)”、“基层组织(或制度/群众)”等词语进行主题内容检索,其中社会科学Ⅰ辑政治学相关领域的文献共计100篇。(参见图二:国内学者对于新加坡社会基层组织研究数量折线图)数据显示相关文章最先发布于2002年,且随着新加坡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研究数量于2011年前后开始明显上升,并于2014-2016年达到峰值,此年份相关文献数量每年均①宋效峰.新加坡的“好政府”模式与社会管理:经验与反思[J].廉政文化研究,2013(01).

系统理论,政治,政治主体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架构152.1.2精英与大众互动关系视角下的政治系统分析模型由上述分析可知,政治系统理论同时具备了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特点。政治系统理论以微观政治主体分析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与理论基矗政治主体的心理分析,即主体的偏好、欲望、态度、理性程度等构成了政治系统要求、支持乃至政治精英决策、执行等环节。同时,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宏观性特点,学者通过对于政治生活经验的提取与高度概括,从而将政治主体的行为及其互动关系抽象为具有普遍性的政治环节。①与此同时,制度仍是政治系统重要的分析对象。政治系统理论虽然扩大了其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然而制度对于政治主体的行为、互动关系以及对于政治系统的各个运作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制度不仅包含着正式的法律、制度,而且还包含着非正式的文化、习俗等。(参见图三)图三政治系统理论特点分析此外,理论不仅建立起了具有普适性的政治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架构,而且也包含着对于政治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以及深层次的政治运作机制分析,其中包括政治制度影响下以个体心理及特质为基础的政治主体行为互动关系与政治系统动态运行机制的分析。①学者王浦劬教授在其《一般政治系统理论基本特点刍议》一文中对于政治系统理论的特点以及理论可进一步发展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参见:王浦劬.一般政治系统理论基本特点刍议[J].科学决策,2010(0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西方协商系统理论的兴起与主题[J]. 佟德志,程香丽.  国外社会科学. 2019(01)
[2]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 孙景峰,刘佳宝.  理论与改革. 2018(02)
[3]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张力及其弥合——基于协商系统理论的分析[J]. 王宇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4]“体制内”民主化范式的形成及其类型学意义[J]. 李路曲.  政治学研究. 2017(01)
[5]建构制度主义:起源、特点及应用[J]. 科林·海伊,马雪松.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6]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制度、结构及局限[J]. 肯尼斯·谢普斯勒,马雪松.  学习与探索. 2017(01)
[7]“新加坡式民主”新论[J]. 孙景峰,刘佳宝.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8]论政治体制的能力与国家治理[J]. 汪仕凯.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9]新权威主义视角下新加坡公共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研究[J]. 兰华,蒋薇.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9)
[10]公民参与及基层组织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策响应的影响[J]. 王新松.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4)

博士论文
[1]包容性制度演化研究[D]. 赵施迪.南京大学 2017
[2]观念、制度与利益:集体行动的发生基础研究[D]. 陈平.中共中央党校 2016
[3]一党独大政党体制与有限政治竞争新加坡政治模式分析[D]. 马卿.中共中央党校 2015
[4]政治价值与政治制度的互动:新加坡政治发展研究[D]. 李新廷.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权威主义还是精英民主:新加坡政治发展研究[D]. 梅少粉.中共中央党校 2014
[6]体制性吸纳与二战后东亚国家政治转型[D]. 唐睿.复旦大学 2013
[7]自主性与制度化:一党独大制的适应性研究[D]. 胡荣荣.中共中央党校 2013
[8]结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发展进路[D]. 钟冬生.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论协商民主:表达、讨论与决策[D]. 李朋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19
[2]体制吸纳视角下的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 郭健坤.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无限竞争和有限竞争:台湾和新加坡政党制度变迁比较[D]. 李骥.中共中央党校 2015
[4]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制度化建设研究[D]. 陈曦.河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20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20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