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协同治理 ——社会治理演进史视角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21-06-29 00:25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特征交织在一起的中国转型时期,既向我们展示出环境事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向我们勾绘出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态势。现实中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的普遍性与紧迫性,要求我们积极地探索有效治理策略。而管理型治理模式下,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与社区自治型等话语策略,在应对环境问题时,均存在着各自偏好与缺陷,从而导致治理体系集体失灵的局面。唯有在服务型治理模式引导下,积极推动环境领域合作化行为的实现,才能有效地缓解治理层面上的困顿。这一模式具体到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主要表现为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本文中,我们选择“社会治理三部曲的总体性解释框架”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工具,结合“规模-权力”与“行动者-结构”的分析方法,在社会治理演进史的视角中把握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发展趋势,探讨环境协同治理发生与发展的轨迹。首先,环境协同治理的问世起源于对环境治理危机的根源分析。在人类社会行为所诱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中,以及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往往呈现为局部改善与整体恶化的困局,若要实现有效治理需仰赖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化行为。然而这种合作却难以实现,抑或即便发...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历代较大自然灾害的频度资料来源: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相关数据绘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在这种敬畏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哲学基本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
第3章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现实情境升,总体体现为加速度、大幅增长,如图3一1所示。图3一1:我国1992一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郊,(hnP:刀www.stats.go丫cn/)相关数据整理所得3.2.2资本主义的“增长观”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资本的短期回报率与数代人生态环境的均衡问题上是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投资于短期行为的瘤疾是影响环境的直接因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始终伴随着经济规模的膨胀和更加集约的工业化过程,所以也始终促使着环境在不断恶化。也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大多数人渴望的目标,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社会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希望所在。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观注重近期和局部利益,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行政组织的困境及生态化改造——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 高兴武.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8)
[2]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J]. 王晓毅. 学海. 2010(02)
[3]认同、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J]. 张康之,张乾友. 长白学刊. 2010(01)
[4]环境治理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J]. 杨劬. 社会科学家. 2009(11)
[5]两型社会环境治理的政策设计——基于参与人联盟与对抗的博弈分析[J]. 李胜.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05)
[6]集权还是分权? 地方自治的成本—利益分析[J]. 张千帆.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5)
[7]消费文化转型的激励机制与“两型社会”的构建[J]. 张式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国外生态环境保护中社区“自组织”的发展态势[J]. 宋言奇.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4)
[9]环境公民社会与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J]. 杨妍. 新视野. 2009(04)
[10]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武汉水专项为例[J]. 李雪松,高鑫. 中国软科学. 2009(04)
博士论文
[1]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 杨洪刚.复旦大学 2009
[2]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D]. 刘柏志.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 刘光容.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5338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历代较大自然灾害的频度资料来源: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相关数据绘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在这种敬畏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哲学基本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
第3章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现实情境升,总体体现为加速度、大幅增长,如图3一1所示。图3一1:我国1992一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郊,(hnP:刀www.stats.go丫cn/)相关数据整理所得3.2.2资本主义的“增长观”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资本的短期回报率与数代人生态环境的均衡问题上是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投资于短期行为的瘤疾是影响环境的直接因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始终伴随着经济规模的膨胀和更加集约的工业化过程,所以也始终促使着环境在不断恶化。也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大多数人渴望的目标,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社会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希望所在。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观注重近期和局部利益,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行政组织的困境及生态化改造——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 高兴武.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8)
[2]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J]. 王晓毅. 学海. 2010(02)
[3]认同、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J]. 张康之,张乾友. 长白学刊. 2010(01)
[4]环境治理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J]. 杨劬. 社会科学家. 2009(11)
[5]两型社会环境治理的政策设计——基于参与人联盟与对抗的博弈分析[J]. 李胜.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05)
[6]集权还是分权? 地方自治的成本—利益分析[J]. 张千帆.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5)
[7]消费文化转型的激励机制与“两型社会”的构建[J]. 张式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国外生态环境保护中社区“自组织”的发展态势[J]. 宋言奇.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4)
[9]环境公民社会与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J]. 杨妍. 新视野. 2009(04)
[10]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武汉水专项为例[J]. 李雪松,高鑫. 中国软科学. 2009(04)
博士论文
[1]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 杨洪刚.复旦大学 2009
[2]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D]. 刘柏志.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 刘光容.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5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5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