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逻辑演变及启示 ——从市民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逻辑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01 11:56
本文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式为研究方法,以经典作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和依据,以讨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人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为主旋律,对“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经典表述和它们之间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和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世纪时期的神学国家观和社会理论,资本主义时期弗格森的“文明社会”概念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不是沿袭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国家”和“神学国家”概念,也不是沿袭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天赋人权”概念,从这里得出“国家理性”决定“市民社会”的逻辑,从抽象的“国家理性”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性”来阐释“市民社会”的产生与构成,而是从借用、质疑批判和改造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入手,从探索说明国家产生的基础与来源入手发现“国家”和“市民社会”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概念,不是“国家理性”或“理性国家”决定国家与“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构成国家的基础,决定国家的产生、组成和发展演变逻辑;进而马克思通过进一步探讨最为发展形...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国家概念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
第二节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第三节 从城邦概念到国家概念的演变
第二章 中世纪的国家概念
第一节 奥古斯丁的国家概念
第二节 托马斯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
第三节 从古希腊伦理国家观到中世纪神学国家观的演变
第三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领袖亚当弗格森的“文明社会”概念
第一节 文明社会概念的涵义
第二节 从国家概念到文明社会概念的演变
第三节 文明社会概念中对中国的论述及启示
第四章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第一节 市民社会概念
第二节 市民社会概念的“现实”根基
第三节 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评述
第五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逻辑演变
第一节 1841—1843年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借用与质疑
第二节 1844—1845年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与改造
第三节 1845-1847年使用生产力等新的唯物史观概念表述社会与国家
第四节 1847-1873年使用完整而系统的唯物史观概念表述社会与国家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
第六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历史逻辑演变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
第一节 我国市民社会研究图景描绘
第二节 当前市民社会研究热点透视
第三节 市民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弗格森的文明社会概念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基于《文明社会史论》的弗格森和马克思比较研究[J]. 梅艳玲.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5)
[2]“Civil Society”概念翻译述评——兼谈对中西方社会的理解与表述[J]. 林巍. 中国翻译. 2012(05)
[3]劳动与市民社会:黑格尔与古典经济学[J]. 张一兵. 哲学动态. 2012(07)
[4]论共和前期古罗马公民农本传统美德[J]. 杨俊明. 求索. 2012(04)
[5]论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J]. 王晓朝. 学海. 2012(02)
[6]论弗格森的政体思想[J]. 翟宇.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3)
[7]柏拉图的城邦净化说[J]. 王柯平. 世界哲学. 2012(02)
[8]教育、政治与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J]. 王晨. 教育科学研究. 2012(02)
[9]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J]. 孟建伟,郝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01)
[10]从德性之美到城邦之善——论两种善的逻辑及其通约关系[J]. 晏辉. 学术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259090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国家概念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
第二节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第三节 从城邦概念到国家概念的演变
第二章 中世纪的国家概念
第一节 奥古斯丁的国家概念
第二节 托马斯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
第三节 从古希腊伦理国家观到中世纪神学国家观的演变
第三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领袖亚当弗格森的“文明社会”概念
第一节 文明社会概念的涵义
第二节 从国家概念到文明社会概念的演变
第三节 文明社会概念中对中国的论述及启示
第四章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第一节 市民社会概念
第二节 市民社会概念的“现实”根基
第三节 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评述
第五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逻辑演变
第一节 1841—1843年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借用与质疑
第二节 1844—1845年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与改造
第三节 1845-1847年使用生产力等新的唯物史观概念表述社会与国家
第四节 1847-1873年使用完整而系统的唯物史观概念表述社会与国家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
第六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历史逻辑演变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
第一节 我国市民社会研究图景描绘
第二节 当前市民社会研究热点透视
第三节 市民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弗格森的文明社会概念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基于《文明社会史论》的弗格森和马克思比较研究[J]. 梅艳玲.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5)
[2]“Civil Society”概念翻译述评——兼谈对中西方社会的理解与表述[J]. 林巍. 中国翻译. 2012(05)
[3]劳动与市民社会:黑格尔与古典经济学[J]. 张一兵. 哲学动态. 2012(07)
[4]论共和前期古罗马公民农本传统美德[J]. 杨俊明. 求索. 2012(04)
[5]论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J]. 王晓朝. 学海. 2012(02)
[6]论弗格森的政体思想[J]. 翟宇.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3)
[7]柏拉图的城邦净化说[J]. 王柯平. 世界哲学. 2012(02)
[8]教育、政治与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J]. 王晨. 教育科学研究. 2012(02)
[9]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J]. 孟建伟,郝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01)
[10]从德性之美到城邦之善——论两种善的逻辑及其通约关系[J]. 晏辉. 学术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259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5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