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文献检视与发展反思——基于CSSCI(1998-2019)期刊数据的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5 20:25
近年,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学术译介、理论建构及现实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与检视反思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1998年至2019年CSSCI期刊文献数据,旨在呈现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发展趋势及研究局限。在文献检视的基础上把握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取向及关键领域,可以发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诸多有待深入阐释的议题。具体而言,社会学制度主义相比其他流派受到较少关注,建构制度主义代表制度分析的新视角,制度变迁成为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制度理论的解释力及适用性应进一步相得益彰。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图2呈现上述文献被引频次趋于增多,并在2007年至2019年处于全盛期。在2009年、2015年以及2018年文献被引量虽然出现骤减迹象,但随即回升则意味着早期介绍性文章依然备受重视。基于这一认识,还应注意到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可能也已发展至新阶段,相关议题、关注领域以及论述逻辑与此前较为不同,但先前文章因其理论探析和学术观点的权威性及有效性,仍然能在新阶段继续提供原材料、驱动力或风向标。依据近年趋势情况可以合理推断,这些文献的被引频次展现出的可观形势将会保持一段时间。引申而言,目前被引数量较少但极具创见与远见的文章,也有可能在未来步入核心文献序列并扮演重要角色。(三)研究力量
突变强度居于首位的“制度”一词是2001年至2008年的研究热点,其他关键词按照突变强度大小排序分别是政治学(2004-2008)、行为主义(2001-2005)、社会学制度主义(2004-2008)、路径依赖(2016-2017)和制度学派(1998-2003),分别代表相应时间区间内的研究热点或理论前沿。2008年大致是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议题发生关键转向的分界点,前后十余年的研究领域及其核心议题分殊较大。2008年以前的研究密切围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传统,其中“制度”“政治学”“社会学制度主义”等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在2008年同时骤减后趋于稳定,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再被当作重点关注对象。从“政制创新” “政治制度”“话语”“路径依赖”等关键词的突变信息可以发现,2008年以后关注观念、话语及政策的学术成果显著增多,以观念分析和话语分析来解释制度变迁或政策变迁的研究思路备受学界青睐,这也大致符合国外前沿探索的演进趋势。当前学者以路径依赖解释制度变迁时往往倾向于从外部探寻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难免存在局限性。虽然学界已经开始探索由权力、观念、制度等能动性和结构性因素所引致的内生性渐进变迁,并注意到制度变迁与制度维系的关联性,但对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研究议题的具体阐释还需加以系统化拓展。四、整体审视与发展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项学科史考察[J]. 马雪松.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8(01)
[2]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述评[J]. 马雪松.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3]比较政治学与历史制度主义的渊源[J]. 雷艳红.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1)
[4]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J]. 彼得·豪尔,罗斯玛丽·泰勒,何俊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05)
[5]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J]. 陈明明. 战略与管理. 2001(04)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 朱德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266767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图2呈现上述文献被引频次趋于增多,并在2007年至2019年处于全盛期。在2009年、2015年以及2018年文献被引量虽然出现骤减迹象,但随即回升则意味着早期介绍性文章依然备受重视。基于这一认识,还应注意到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可能也已发展至新阶段,相关议题、关注领域以及论述逻辑与此前较为不同,但先前文章因其理论探析和学术观点的权威性及有效性,仍然能在新阶段继续提供原材料、驱动力或风向标。依据近年趋势情况可以合理推断,这些文献的被引频次展现出的可观形势将会保持一段时间。引申而言,目前被引数量较少但极具创见与远见的文章,也有可能在未来步入核心文献序列并扮演重要角色。(三)研究力量
突变强度居于首位的“制度”一词是2001年至2008年的研究热点,其他关键词按照突变强度大小排序分别是政治学(2004-2008)、行为主义(2001-2005)、社会学制度主义(2004-2008)、路径依赖(2016-2017)和制度学派(1998-2003),分别代表相应时间区间内的研究热点或理论前沿。2008年大致是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议题发生关键转向的分界点,前后十余年的研究领域及其核心议题分殊较大。2008年以前的研究密切围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传统,其中“制度”“政治学”“社会学制度主义”等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在2008年同时骤减后趋于稳定,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再被当作重点关注对象。从“政制创新” “政治制度”“话语”“路径依赖”等关键词的突变信息可以发现,2008年以后关注观念、话语及政策的学术成果显著增多,以观念分析和话语分析来解释制度变迁或政策变迁的研究思路备受学界青睐,这也大致符合国外前沿探索的演进趋势。当前学者以路径依赖解释制度变迁时往往倾向于从外部探寻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难免存在局限性。虽然学界已经开始探索由权力、观念、制度等能动性和结构性因素所引致的内生性渐进变迁,并注意到制度变迁与制度维系的关联性,但对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研究议题的具体阐释还需加以系统化拓展。四、整体审视与发展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项学科史考察[J]. 马雪松.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8(01)
[2]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述评[J]. 马雪松.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3]比较政治学与历史制度主义的渊源[J]. 雷艳红.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1)
[4]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J]. 彼得·豪尔,罗斯玛丽·泰勒,何俊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05)
[5]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J]. 陈明明. 战略与管理. 2001(04)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 朱德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266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6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