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信息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新特征研究 ——兼论“信息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1-07-21 23:07
  信息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新特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信息革命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将会带来的新特征,找出当前中国的探索与实践和信息化的社会主义新特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寻找和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凸显信息化的社会主义比信息资本主义更具优越性,并进一步对“信息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探讨,研究信息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走向进一步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对信息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进一步探讨。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对本研究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论”进行总的追溯和梳理;从社会形态理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不断发展,再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多种原因分析,再到技术原因,再到信息革命及其带来的信息化,再到信息化的社会主义。其次,从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和文化形态四个视角,分别展开对信息化的社会主义新特征研究;在技术形态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新特征。论述信息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内容框架
    五、 研究目标、研究的难点与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一) “社会形态”概念的科学界定
        (二) 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种表述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一)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理论
    三、 信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
        (一) 信息革命与技术社会形态的转变
        (二) 信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三) 信息革命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形态:信息化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新特征
    一、 信息生产力
        (一) 信息生产力演化的进程
        (二) 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三) 信息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二、 信息生产力与信息化的社会主义
        (一) 信息生产力:社会主义信息化的基本动力
        (二) 信息生产力助推信息化的社会主义产生
    三、 “内部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特征
        (一) 区别于“农业时代社会主义”的特征
        (二) 区别于“工业时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
        (三) 信息化社会主义的技术新特征
        (四) 信息化社会主义的生态新特征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形态:信息化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新特征
    一、 信息化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新特征
        (一) 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
        (二) 非结构化生产关系
        (三) 非物质生产关系
    二、 区别于信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一)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样存在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信息鸿沟可跨越
        (三) 信息财富的社会化更有利于共同富裕
    三、 信息悖论与社会制度问题
        (一) 信息时代与信息悖论的突显
        (二) 信息悖论与社会制度的深刻关联
        (三) 解决信息悖论的制度路径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层建筑:信息化社会主义的政治与文化新特征
    一、 信息化社会主义的政治形态新特征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方便与高效
        (二) 社会管理的信息化与规范化
        (三) 坚决抵制“信息霸权主义”的政治立场
    二、 信息化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态新特征
        (一) 网络文化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二)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 进一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四) 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化的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一、 当前中国的技术形态
        (一) 中国的信息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发展
        (二) 信息生产力持续改善中国的发展方式
        (三)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提高
        (四) 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五) 当前中国的技术形态离信息化社会主义还任重道远
    二、 当前中国的经济形态
        (一) 信息鸿沟逐渐缩小与人均财富不断增加
        (二) 中国离信息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还较远
    三、 当前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形态
        (一) 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 信息环境下的学术交流日趋自由和开放
        (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形态与信息化社会主义的差距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探讨:“信息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社会形态的若干未尽问题
    一、 “信息化的社会主义”是否能简称为“信息社会主义”?
    二、 信息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三、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复合”是否具有普遍性?
    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295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95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