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马克斯·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3:51
  马克斯·韦伯的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在西方社会分层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韦伯将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置于政治共同体的框架之内进行分析。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世称为多元分层思想,阶级、身份和政党也往往被简化为财富、声望和权力三位一体的划分标准。实际上,韦伯的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还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对韦伯这一思想进行探究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分析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篇论文从四个方面对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予以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包含了本篇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所涉到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韦伯的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在西方社会分层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大的影响。这一思想对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部分阐明了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提出的背景,包括韦伯所处的社会背景、理论来源和立论基础。韦伯所处的德国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政治上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执政、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所促进的身份群体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1.1 选题目的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研究法
        0.3.2 历史分析方法
        0.3.3 比较研究法
    0.4 创新点
1 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提出的背景
    1.1 时代背景
        1.1.1 德国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1.1.2 政治上的联合执政和政党的形成
        1.1.3 教育改革加速身份群体的出现
    1.2 思想来源
        1.2.1 社会分层上的“主观”说和“客观”说
        1.2.2 滕尼斯的共同体和联合体思想
        1.2.3 齐美尔的个体和理性思想
    1.3 论基础
        1.3.1 思想框架——政治共同体
        1.3.2 方法论基础——人文主义方法论
2 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阶级
        2.1.1 阶级的概念和分类
        2.1.2 阶级组织和阶级行动
        2.1.3 阶级斗争
    2.2 身份
        2.2.1 身份的概念
        2.2.2 身份的基础——生活方式
        2.2.3 身份的形成
        2.2.4 身份群体的极端形式——种姓
        2.2.5 身份分层的经济条件与后果
    2.3 政党
        2.3.1 政党的概念
        2.3.2 政党的分类
        2.3.3 政党的特征
    2.4 阶级、身份和政党的关系
        2.4.1 身份与阶级的关系
        2.4.2 政党与阶级、身份群体的关系
3 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的评价
    3.1 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3.1.1 从三大领域分析当代中国阶层状况
        3.1.2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3.1.3 有利于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3.2 韦伯阶级、身份和政党思想的缺陷
        3.2.1 阶级思想方法、内容和视角上的缺陷
        3.2.2 身份思想内容、侧重点和价值上的缺陷
        3.2.3 政党思想在性质、指导思想和纲领上的缺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斯·韦伯“政治共同体”思想浅析[J]. 文丰.  考试周刊. 2015(34)
[2]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意义[J]. 糜海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3]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的启示[J]. 蔡娟.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04)
[4]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与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J]. 陈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5]马克思阶级理论价值意蕴的当代思考[J]. 黄建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6]当代境遇下的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J]. 王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7]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比较[J]. 刘俊娜.  湘潮(下半月). 2011(11)
[8]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J]. 张方旭.  法制与社会. 2011(28)
[9]论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境遇和时代价值[J]. 屈旻,王宏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5)
[10]浅谈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三位一体”理论[J]. 马小兵.  沧桑. 2010(06)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阶层利益冲突与整合[D]. 虞满华.安徽师范大学 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划分理论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 赵学昌.南开大学 2013
[3]江泽民社会分层理论研究[D]. 金桂兰.大连海事大学 2012
[4]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蔡翥.安徽大学 2010
[5]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D]. 李小娜.武汉大学 2010
[6]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D]. 张荣艳.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D]. 张亮.江西农业大学 2014
[2]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 姜自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0
[3]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D]. 邢艺贯.河南大学 2010
[4]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中产阶级问题研究[D]. 柳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96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96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