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福山的政治发展论评析
发布时间:2021-07-31 18:36
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4-),是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其代表作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992),《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2011)以及《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2014)。福山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凭借着历史终结论一朝成名,但也在学术界引发了各种质疑和批判。之后,面对20多年来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福山的问题意识逐渐转向,将其学术研究重心转向政治秩序的塑造,再次吸引了世界学术界的目光。福山的政治发展论内容丰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苏东巨变前夕,他发表了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界定了其政治发展论的价值和目的;而近年来,基于对历史逻辑和学术理论的调整,及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政治秩序问题所作的回应,他开始重新思考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只有国家建构、法治、问责制这三个制度要素平衡发展,才能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找到了经由塑造政治秩序来谋求国家治理的道路,即阐明了其政治发展论的现实路径。本论文首先对福山政治发展论的两大重...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结构分析
2.1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产生过程
2.1.1 未来的展望: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历史终结论
2.1.2 现实的反思:政治科学意义上的政治秩序论
2.2 制度与政治秩序
2.2.1 制度及其评判尺度
2.2.2 塑造政治秩序是制度的基本功能
2.3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三大结构要素
2.3.1 国家建构是政治秩序的前提
2.3.2 法治是政治秩序形成的关键
2.3.3 问责制是政治合法性的保证
第3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经验论证
3.1 欠发达国家的政治失序
3.1.1 印度:弱国家—强社会的现实境遇
3.1.2 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落后的官僚体系
3.2 发达国家的政治困境
3.2.1 欧洲:法治先行的治理悖论
3.2.2 美国:政治衰败的民主困境
3.3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分析
3.3.1 帝制中国:治乱循环下的中央集权
3.3.2 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挑战
第4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批判与镜鉴
4.1 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4.1.1 黑格尔绝对精神历史辩证法的当代版本
4.1.2 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
4.1.3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对历史终结论的超越
4.2 政治秩序论的镜鉴
4.2.1 解放思想超越中国的两大政治传统
4.2.2 发挥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优势
4.2.3 夯实国家治理的法治基础
4.2.4 健全符合国情的问责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优先:中国治理转型的战略选择——以亨廷顿和福山的政治发展理论为视角[J]. 杨明佳,董英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余斌. 求实. 2015(11)
[3]制度生命周期视阈下美国政治衰败与未终结历史——兼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观转型[J]. 汪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福山的菜单”与政治现代化的逻辑——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J]. 包刚升. 开放时代. 2015(03)
[5]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看福山的变与不变[J]. 王占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5(01)
[6]一个管事的“强政府”比民主更重要——读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J]. 田小红. 国外社会科学. 2015(01)
[7]“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马振清,孙留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8]福山“国家构建”理论的背景分析[J]. 陈思. 江汉论坛. 2014(11)
[9]国家与社会的协奏曲——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逻辑结构[J].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J]. 江必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3313982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结构分析
2.1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产生过程
2.1.1 未来的展望: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历史终结论
2.1.2 现实的反思:政治科学意义上的政治秩序论
2.2 制度与政治秩序
2.2.1 制度及其评判尺度
2.2.2 塑造政治秩序是制度的基本功能
2.3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三大结构要素
2.3.1 国家建构是政治秩序的前提
2.3.2 法治是政治秩序形成的关键
2.3.3 问责制是政治合法性的保证
第3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经验论证
3.1 欠发达国家的政治失序
3.1.1 印度:弱国家—强社会的现实境遇
3.1.2 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落后的官僚体系
3.2 发达国家的政治困境
3.2.1 欧洲:法治先行的治理悖论
3.2.2 美国:政治衰败的民主困境
3.3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分析
3.3.1 帝制中国:治乱循环下的中央集权
3.3.2 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挑战
第4章 福山政治发展论的批判与镜鉴
4.1 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4.1.1 黑格尔绝对精神历史辩证法的当代版本
4.1.2 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
4.1.3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对历史终结论的超越
4.2 政治秩序论的镜鉴
4.2.1 解放思想超越中国的两大政治传统
4.2.2 发挥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优势
4.2.3 夯实国家治理的法治基础
4.2.4 健全符合国情的问责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优先:中国治理转型的战略选择——以亨廷顿和福山的政治发展理论为视角[J]. 杨明佳,董英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余斌. 求实. 2015(11)
[3]制度生命周期视阈下美国政治衰败与未终结历史——兼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观转型[J]. 汪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福山的菜单”与政治现代化的逻辑——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J]. 包刚升. 开放时代. 2015(03)
[5]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看福山的变与不变[J]. 王占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5(01)
[6]一个管事的“强政府”比民主更重要——读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J]. 田小红. 国外社会科学. 2015(01)
[7]“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马振清,孙留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8]福山“国家构建”理论的背景分析[J]. 陈思. 江汉论坛. 2014(11)
[9]国家与社会的协奏曲——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逻辑结构[J].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J]. 江必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331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1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