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看待发展 ——白鲁恂与政治发展的文化—心理范式
发布时间:2021-09-29 02:41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倍受世界瞩目。在发展的诸多领域里,政治发展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国际上有关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尽管这些理论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它们在很多方面还是与我国的国情不尽相合。环顾海外发展政治学家,既真正熟悉中国文化,又精通政治发展理论学者很少,白鲁恂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作为美国政治学会和比较政治委员会的前主席,白鲁恂是美国政治学界的一位重量级学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白鲁恂在中国倍受冷落,除了在政治文化领域略被提及,有关他的研究寥寥无几。然而,生在中国的白鲁恂对中国的政治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是第一个不拘泥于意识形态而把社会主义中国当作发展中国家来理解的学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可谓是见解独到。因此,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上是不能忽略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研究成果的。从研究领域上看,白鲁恂的研究涉及了比较政治、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尽管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国内鲜有介绍,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足以展现出美国比较政治委员会学术研究的一个侧面。事实上,白鲁恂的政治发展研究往往被其政治文化方面的成就所掩盖,然而,...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导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化-心理范式
三、政治发展研究中的文化-心理范式
四、国内外有关白鲁恂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本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 白鲁恂生平与学术
1.1 白鲁恂的生平简介
1.1.1 生在中国
1.1.2 学术之路
1.1.3 参政经历
1.1.4 执教特色
1.1.5 中国情结
1.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之概述
1.2.1 军队与政治发展
1.2.2 政党与政治发展
1.2.3 政治精英与政治发展
1.2.4 传播与政治发展
1.2.5 国家建构与政治发展
1.2.6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1.3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之学术背景与理论基础
1.3.1 学术背景
1.3.2 理论基础
1.3.2.1 社会学基础
1.3.2.2 人类学基础
1.3.2.3 心理学基础
1.3.2.4 政治学基础
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形成与来源
2.1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形成过程:一般性概述
2.1.1 理论范式的萌发阶段
2.1.2 理论范式的形成阶段
2.1.3 理论范式的成熟阶段
2.1.4 理论范式的完善阶段
2.1.4.1 传统文化在文化-心理范式中的作用
2.1.4.2 文化-心理范式在领袖人格分析中的运用
2.1.4.3 文化-心理范式在现代中国政治分析中的运用
2.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来源
2.2.1 来源之一:帕森斯有关文化冲突与病态心理的学说
2.2.2 来源之二:拉斯韦尔有关病态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学说
2.2.3 来源之三:艾里克森有关价值取向转换障碍与认同危机的学说
3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理论特征
3.1 帕森斯的行动理论范式
3.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特征
3.3 文化-心理范式与行动理论范式之比较
3.3.1 分析视角
3.3.2 概念工具
3.3.3 方法论
4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基本概念与理论预设
4.1 基本概念
4.1.1 世界文化(world culture)
4.1.2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
4.1.3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4.1.4 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
4.1.5 攻击性(aggression)
4.1.6 不安全感(insecurity)
4.1.7 认同(Identity)
4.2 理论预设
4.2.1 基于心理学路径的文化决定论
4.2.2 个人主义的政治还原论
5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逻辑主线及其运用分析
5.1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逻辑主线
5.2 文化-心理范式的逻辑主线在政治发展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5.2.1 认同危机:新兴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5.2.1.1 认同危机的概念
5.2.1.2 认同危机的类型划分与解决之道
5.2.1.3 认同危机的案例分析之一:马来亚共产主义者的认同问题
5.2.1.4 认同危机的案例分析之二:缅甸的政治认同与国家构建
5.2.1.5 白鲁恂在认同危机研究中的分析策略
5.2.2 权威危机:近代东亚政治发展的难题
5.2.2.1 权威/合法性危机的概念
5.2.2.2 权威/合法性危机的类型
5.2.2.3 白鲁恂权威危机分析的形成和演变
6 白鲁恂对现代中国政治的文化-心理分析
6.1 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
6.1.1 从政治文化研究到传统文化分析
6.1.2 中间阶段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抽象何以可能
6.1.3 白鲁恂现代中国政治的文化分析的基本策略
6.2 现代政治的文化分析之典型案例:派系政治与中国文化
6.2.1 军阀政治中的派系
6.2.2 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派系
7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解释力与局限性
7.1 文化-心理范式的解释力
7.1.1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人的视角
7.1.2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文化的视角
7.1.3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心理的视角
7.2 文化-心理范式的局限性
7.2.1 人类行为与权力现象
7.2.1.1 韦伯论官僚制中的权力与行为
7.2.1.2 卢曼论社会系统中的权力与行为
7.2.1.3 福柯论社会中无主体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7.2.2 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报告
7.2.2.1 第三波(The Third Wave)
7.2.2.2 服从权威实验(Obedience to Authority Experiments)
7.2.2.3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8 对白鲁恂政治发展理论的简要评估
8.1 前辈学者对白鲁恂理论的认识
8.2 本文对白鲁恂政治理论的看法
8.3 传教士风格的中国学研究
8.4 文化-心理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9 结语
9.1 文化、人格因素与合法性逻辑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展开
9.2 文化-心理范式在政治发展研究中的重构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本文编号:341303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导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化-心理范式
三、政治发展研究中的文化-心理范式
四、国内外有关白鲁恂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本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 白鲁恂生平与学术
1.1 白鲁恂的生平简介
1.1.1 生在中国
1.1.2 学术之路
1.1.3 参政经历
1.1.4 执教特色
1.1.5 中国情结
1.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之概述
1.2.1 军队与政治发展
1.2.2 政党与政治发展
1.2.3 政治精英与政治发展
1.2.4 传播与政治发展
1.2.5 国家建构与政治发展
1.2.6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1.3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之学术背景与理论基础
1.3.1 学术背景
1.3.2 理论基础
1.3.2.1 社会学基础
1.3.2.2 人类学基础
1.3.2.3 心理学基础
1.3.2.4 政治学基础
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形成与来源
2.1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形成过程:一般性概述
2.1.1 理论范式的萌发阶段
2.1.2 理论范式的形成阶段
2.1.3 理论范式的成熟阶段
2.1.4 理论范式的完善阶段
2.1.4.1 传统文化在文化-心理范式中的作用
2.1.4.2 文化-心理范式在领袖人格分析中的运用
2.1.4.3 文化-心理范式在现代中国政治分析中的运用
2.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来源
2.2.1 来源之一:帕森斯有关文化冲突与病态心理的学说
2.2.2 来源之二:拉斯韦尔有关病态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学说
2.2.3 来源之三:艾里克森有关价值取向转换障碍与认同危机的学说
3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理论特征
3.1 帕森斯的行动理论范式
3.2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特征
3.3 文化-心理范式与行动理论范式之比较
3.3.1 分析视角
3.3.2 概念工具
3.3.3 方法论
4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基本概念与理论预设
4.1 基本概念
4.1.1 世界文化(world culture)
4.1.2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
4.1.3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4.1.4 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
4.1.5 攻击性(aggression)
4.1.6 不安全感(insecurity)
4.1.7 认同(Identity)
4.2 理论预设
4.2.1 基于心理学路径的文化决定论
4.2.2 个人主义的政治还原论
5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逻辑主线及其运用分析
5.1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逻辑主线
5.2 文化-心理范式的逻辑主线在政治发展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5.2.1 认同危机:新兴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5.2.1.1 认同危机的概念
5.2.1.2 认同危机的类型划分与解决之道
5.2.1.3 认同危机的案例分析之一:马来亚共产主义者的认同问题
5.2.1.4 认同危机的案例分析之二:缅甸的政治认同与国家构建
5.2.1.5 白鲁恂在认同危机研究中的分析策略
5.2.2 权威危机:近代东亚政治发展的难题
5.2.2.1 权威/合法性危机的概念
5.2.2.2 权威/合法性危机的类型
5.2.2.3 白鲁恂权威危机分析的形成和演变
6 白鲁恂对现代中国政治的文化-心理分析
6.1 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
6.1.1 从政治文化研究到传统文化分析
6.1.2 中间阶段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抽象何以可能
6.1.3 白鲁恂现代中国政治的文化分析的基本策略
6.2 现代政治的文化分析之典型案例:派系政治与中国文化
6.2.1 军阀政治中的派系
6.2.2 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派系
7 白鲁恂政治发展研究的文化-心理范式之解释力与局限性
7.1 文化-心理范式的解释力
7.1.1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人的视角
7.1.2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文化的视角
7.1.3 文化-心理范式中的心理的视角
7.2 文化-心理范式的局限性
7.2.1 人类行为与权力现象
7.2.1.1 韦伯论官僚制中的权力与行为
7.2.1.2 卢曼论社会系统中的权力与行为
7.2.1.3 福柯论社会中无主体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7.2.2 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报告
7.2.2.1 第三波(The Third Wave)
7.2.2.2 服从权威实验(Obedience to Authority Experiments)
7.2.2.3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8 对白鲁恂政治发展理论的简要评估
8.1 前辈学者对白鲁恂理论的认识
8.2 本文对白鲁恂政治理论的看法
8.3 传教士风格的中国学研究
8.4 文化-心理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9 结语
9.1 文化、人格因素与合法性逻辑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展开
9.2 文化-心理范式在政治发展研究中的重构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本文编号:3413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1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