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与生活方式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0:03
本文通过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分析,试图揭示公共领域对于现代人积极生活方式的意义。阿伦特对公共领域问题的反思,以人的现代性存在方式为核心,并始终贯穿着对于人的条件、人的可能性的追思。这些追思所涉及到的重要政治——伦理问题包括:人何以成为人,人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公共的善,人与人之间如何能够更好地相处,人在拥有充分自由的私人空间的同时如何建立起公共空间,积极的政治参与对于现代人的意义,等等。公共领域是人的现代存在方式,政治是对人有根本意义的生活方式。公民只有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去,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人。参与公共生活既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亦是现代人的自我塑造方式。公民参与是民主制度的本质。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导论
(一) 问题的由来:公民参与与公共领域
(二) 阿伦特本体论视域中的政治
第一章 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公共领域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缘起
1、古代希腊:“公”与“私”两个领域的划分
2、欧洲封建社会:“代表的公共性”及其分化
第二节 阿伦特所理解的公共领域
1、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定义
2、阿伦特对于公共领域的理解
3、vita activa的意指
第三节 人的条件:劳动、工作和行动
1、劳动
2、工作
3、行动
4、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
第四节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
1、公共领域存在的必要条件—言说和行动
2、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相对性
3、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合理分界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衰落
第一节 公共领域衰落的表现:消极的公民生活
1、极权主义和反犹运动的兴起
2、原子式个人的出现
3、平庸的恶与罪责问题
4、美国的梦魔
第二节 公共领域衰落的原因分析
1、沉思和行动的倒转
2、政党制度的畸变
3、意识形态恐怖:对公民道德人格和公共领城的破坏
4、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
第三章 重建公共领域:恢复积极公民生活的可能性
第一节 思的重要性
1、无思想导致的严重后果
2、思想和行动的关系:做“旁观者”还是“投身者”
3、判断力:思与公共领域的融合
第二节 单个的人向复数的人的转变
1、人的出生与复数性
2、人的复数性是重建公共领域的前提
第三节 虚假政治批判
1、权利不等同于暴力
2、摒弃政治中的伪善与谎言
第四节 公民参与的政治:真正的政治
1、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2、公民的异议权与弹性公共空间的建立
3、参与式的民主
尾言 公民参与:现代公民人格塑造与民主政治建设
(一)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权利意识的培养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责任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27247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导论
(一) 问题的由来:公民参与与公共领域
(二) 阿伦特本体论视域中的政治
第一章 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公共领域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缘起
1、古代希腊:“公”与“私”两个领域的划分
2、欧洲封建社会:“代表的公共性”及其分化
第二节 阿伦特所理解的公共领域
1、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定义
2、阿伦特对于公共领域的理解
3、vita activa的意指
第三节 人的条件:劳动、工作和行动
1、劳动
2、工作
3、行动
4、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
第四节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
1、公共领域存在的必要条件—言说和行动
2、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相对性
3、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合理分界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衰落
第一节 公共领域衰落的表现:消极的公民生活
1、极权主义和反犹运动的兴起
2、原子式个人的出现
3、平庸的恶与罪责问题
4、美国的梦魔
第二节 公共领域衰落的原因分析
1、沉思和行动的倒转
2、政党制度的畸变
3、意识形态恐怖:对公民道德人格和公共领城的破坏
4、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
第三章 重建公共领域:恢复积极公民生活的可能性
第一节 思的重要性
1、无思想导致的严重后果
2、思想和行动的关系:做“旁观者”还是“投身者”
3、判断力:思与公共领域的融合
第二节 单个的人向复数的人的转变
1、人的出生与复数性
2、人的复数性是重建公共领域的前提
第三节 虚假政治批判
1、权利不等同于暴力
2、摒弃政治中的伪善与谎言
第四节 公民参与的政治:真正的政治
1、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2、公民的异议权与弹性公共空间的建立
3、参与式的民主
尾言 公民参与:现代公民人格塑造与民主政治建设
(一)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权利意识的培养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责任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27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2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