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本主义到民主主义——刘光蕡政治思想的形成与转变
发布时间:2021-10-10 13:16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文章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权专制
(一)民为贵,“民者,君臣之源也”
(二)君为轻,君臣平等,“官天下”优于“家天下”
二、实行三权分立式的民主
第一,以中国古代官制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第二,宪法至上,君主也在法律的限制约束之下,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三、刘光蕡政治思想的形成及评价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学视野下刘古愚经世致用思想研究[J]. 赵新波. 人文天下. 2018(19)
[2]刘古愚政治维新思想初探[J]. 徐西腾.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9)
[3]戊戌变法时期陕西学者刘光蕡的维新主张[J]. 曾立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3)
本文编号:3428449
【文章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权专制
(一)民为贵,“民者,君臣之源也”
(二)君为轻,君臣平等,“官天下”优于“家天下”
二、实行三权分立式的民主
第一,以中国古代官制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第二,宪法至上,君主也在法律的限制约束之下,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三、刘光蕡政治思想的形成及评价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学视野下刘古愚经世致用思想研究[J]. 赵新波. 人文天下. 2018(19)
[2]刘古愚政治维新思想初探[J]. 徐西腾.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9)
[3]戊戌变法时期陕西学者刘光蕡的维新主张[J]. 曾立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3)
本文编号:3428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2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