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古典共和主义的继承与背离 ——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4:57
  古典共和主义思想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传统,源起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后世又几经沉寂和复兴。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复兴达到巅峰,以倡导恢复古罗马的政治秩序和公民美德为特点成为古典共和主义的忠实追随者。然而他的共和思想有其自身的特色,既是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复兴和一定程度的继承,又是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重新诠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观摩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思想,有着不同于古典共和主义的思维方式,其共和思想虽有一个类似古典共和主义的外壳,却有着现代共和精神的精髓。本文以古典共和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共和政体、美德、自由、和谐等为线索,试图在比较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思想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中,分析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特点,阐明其在何种程度对古典共和思想有所继承,在哪些方面有所背离甚至是颠覆。本文写作的目的并非是为马基雅维里正名,将其划分至共和主义者的阵营中,而仅是说明有着古典共和主义情怀的马基雅维里,同时也是“新科学”的发起人,其共和思想的独特性和超越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研究源起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研究框架
    五、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核心理念
    一、古典共和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基本轮廓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美德
        (三) 古希腊城邦与古罗马共和国中的公民自由
    二、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理念
        (一) 以公民美德为依托的公共善
        (二) 混合政体为最好政体类型
        (三) 整体主义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
        (四) 自然和谐论与阶级和谐论
第二章 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继承
    一、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产生的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佛罗伦萨的社会现状
        (一)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 意大利与佛罗伦萨的共和传统
        (三) 城市商业的迅猛发展
        (四) 马基雅维里的个人经历
    二、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继承
        (一) 混合政体的延续
        (二) 对公共善的尊崇
        (三) 自由公民与自由国家
第三章 古典共和主义的转向——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背离
    一、共和政体中的专制成分
        (一) 共和制与专制何以能够结合
        (二) 随机应变的政体形式
    二、对公共善的再思考
    三、“共和主义自由”的走向
        (一) “整体主义”的衰落与个人自由的彰显
        (二) “积极自由观”转向“消极自由观”
    四、美德的重新审视
        (一) 美德的工具主义色彩
        (二) 美德的不能自我实现性
        (三) 对人所拥有美德的不信任——法律、制度因素的加强
    五、对“自然和谐论”的拒斥
        (一) 古典共和思想中的“自然和谐论”
        (二) 马基雅维里的秩序创建
        (三) 对内部和谐论的拒斥——阶级冲突与社会冲突的重要性
    六、贵族统治抑或民众统治——精英与平民关系的重组
        (一) 古代社会中精英与平民之间的张力
        (二) 马基雅维里的民主反精英主义
第四章 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影响及评析
    一、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影响
        (一) 从古典共和思想到现代共和思想的传承作用
        (二) 对后世共和国实践的影响
        (三) 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遗产
    二、对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观点的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其他学术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基雅维里的共和主义政治观[J]. 卢少鹏,杨芳.  学海. 2008(05)
[2]克里斯玛的困惑与共和主义的兴起——马基雅维里论德行与政治秩序[J]. 郑维伟.  浙江学刊. 2008(04)
[3]从“思考消极自由的新方式”到“第三种自由”——佩迪特影响前后斯金纳版本之共和主义的比较与批评[J]. 何涛.  研究生法学. 2008(03)
[4]试论古罗马道德史观的形成与发展[J]. 蔡丽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5]西方古典共和主义的历史流变[J]. 周明圣.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6]在霍布斯和马基雅维里之间——哈林顿共和主义的思想底色[J]. 谈火生.  学海. 2006(04)
[7]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J]. 叶海涛.  江海学刊. 2006(04)
[8]马基雅维里的共和主义自由观[J]. 卢少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共和精神与宪政中国[J]. 戴激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05)
[10]共和主义与公民参与——评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共和主义的评述[J]. 曾纪茂.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博士论文
[1]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 卢少鹏.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公民与共和[D]. 刘训练.天津师范大学 2006
[3]共和主义的民主[D]. 曾纪茂.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5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5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