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9:28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发展具体历史情境的差异,使得毛泽东与卢卡奇在关于阶级意识"缺场"原因、恢复阶级意识革命策略等方面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论判断。卢卡奇在资本主义物化逻辑全方位统治下,强调通过总体性中介以恢复已丧失的阶级意识;而毛泽东在中国前现代历史语境中,更为强调通过体力劳动的感性经验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灌输"来实现阶级意识的"锻造",而非"恢复"。毛泽东与卢卡奇关于阶级意识的不同理解,从内在根基上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及其理论实质,重温这一理论差异性问题对于阶级意识理论的当代重建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相同理论预设与政治判断:阶级意识问题的理论基始性
(一)阶级意识问题重要性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逐步凸显与成熟
(二)阶级意识问题构成了卢卡奇开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础
(三)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
二、不同理论研判:阶级意识“缺场”原因与重构阶级意识的策略
(一)在阶级意识之所以“缺场”的原因分析上,卢卡奇与毛泽东之间的区别深刻折射出现代与前现代客观历史境遇的差异性
(二)在阶级意识“出场”路径的建构问题上,卢卡奇与毛泽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理论判断
三、不同理论归宿:主体性的逻辑运演与具体实践性操作的差异性
(一)卢卡奇寄希望通过总体性中介以恢复资本主义物化逻辑笼罩下的无产阶级主体性与阶级意识
(二)毛泽东职业革命家的主要身份,直接预设了其与卢卡奇在阶级意识问题上的理论分野
四、学术价值:中西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差异与阶级意识的当代重建
(一)有助于深刻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在不同的发展路径
(二)有助于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理论的当代重建提供某种有益思路与参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辩证特性及其当代启示[J]. 唐正东. 哲学研究. 2010(07)
[2]阶级意识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个艰难的综合[J]. 凯斯 E·福格森,刘建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460073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相同理论预设与政治判断:阶级意识问题的理论基始性
(一)阶级意识问题重要性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逐步凸显与成熟
(二)阶级意识问题构成了卢卡奇开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础
(三)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
二、不同理论研判:阶级意识“缺场”原因与重构阶级意识的策略
(一)在阶级意识之所以“缺场”的原因分析上,卢卡奇与毛泽东之间的区别深刻折射出现代与前现代客观历史境遇的差异性
(二)在阶级意识“出场”路径的建构问题上,卢卡奇与毛泽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理论判断
三、不同理论归宿:主体性的逻辑运演与具体实践性操作的差异性
(一)卢卡奇寄希望通过总体性中介以恢复资本主义物化逻辑笼罩下的无产阶级主体性与阶级意识
(二)毛泽东职业革命家的主要身份,直接预设了其与卢卡奇在阶级意识问题上的理论分野
四、学术价值:中西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差异与阶级意识的当代重建
(一)有助于深刻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在不同的发展路径
(二)有助于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理论的当代重建提供某种有益思路与参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辩证特性及其当代启示[J]. 唐正东. 哲学研究. 2010(07)
[2]阶级意识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个艰难的综合[J]. 凯斯 E·福格森,刘建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460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6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