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新亚精神研究 ——基于钱穆主持新亚书院时期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11-04 20:24
  面对强烈的反传统思潮及当时的教育弊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艰难办学条件下,以钱穆为代表的新亚人抱持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坚持以文化复兴实现民族复兴而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创办新亚书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亚精神,在壮大新亚书院的过程中发展了新亚精神。自钱穆提出新亚精神开始,代代新亚人根据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在传承新亚精神的过程中对新亚精神不断作出阐释和解读,使新亚精神的内容日渐丰富,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结合钱穆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教育观等相关思想,在其开创并主持新亚书院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可以全面、正确地理解新亚精神。新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是家庭精神、民族精神、道德精神、人文精神、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新亚精神“与雅礼精神不谋而合”,“是武训精神的再生”,是中西教育精神整合的呈现。新亚精神之“新”是文化之“新”和人格之“新”。产生于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新亚精神虽然具有个人主观情感色彩较浓,较为看轻社会实践活动,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等局限性,但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新亚精神不仅促进了新亚书院自身的发展,...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述评
        1.2.1 钱穆等新亚人有关新亚精神的著述
        1.2.2 当今学者对新亚精神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亚精神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历程
    2.1 新亚精神的形成背景
        2.1.1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2.1.2 文化民族主义在香港兴起
        2.1.3 初创时期的新亚书院举步维艰
    2.2 新亚精神的发展历程
        2.2.1 新亚精神的提出
        2.2.2 新亚精神的丰富
        2.2.3 新亚精神的传承
第三章 新亚精神的内容确证
    3.1 新亚人对新亚精神的阐释解读
        3.1.1 钱穆对新亚精神的阐释
        3.1.2 其他新亚人对新亚精神的解读
    3.2 新亚精神的内容
        3.2.1 家庭精神:尊师爱生,亲如一家
        3.2.2 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3.2.3 道德精神:求学做人,融通合一
        3.2.4 人文精神:艺术生活,礼乐人生
        3.2.5 文化精神:文化使命,存亡续绝
        3.2.6 时代精神:据旧开新,贯通中西
第四章 新亚精神的特质及其局限性
    4.1 中西教育精神整合的呈现
        4.1.1 “与雅礼精神不谋而合”
        4.1.2 “是武训精神的再生”
    4.2 新亚精神之“新”
        4.2.1 文化之“新”
        4.2.2 人格之“新”
    4.3 新亚精神的局限性
        4.3.1 重个人情感,轻社会现实
        4.3.2 重道德精神,轻社会实践
        4.3.3 重知识分子,轻人民群众
第五章 新亚精神的当代价值
    5.1 重建高等教育人文传统与大学精神
        5.1.1 回归高等教育人文传统
        5.1.2 培育中国特色大学精神
    5.2 推动香港地区文化繁荣和文化认同
        5.2.1 带动现代新儒学发展
        5.2.2 促进香港地区文化认同
    5.3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
        5.3.1 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5.3.2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J]. 黄云明,窦星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香港社会思潮分析及有效引导的机制和途径[J]. 徐海波.  新视野. 2016(01)
[3]徐复观与《民主评论》[J]. 邵华.  台湾研究集刊. 2014(05)
[4]论马克思的精神观[J]. 牟成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5)
[5]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观述论[J]. 杜鸿林,王其辉.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3)
[6]文化民族主义在香港的兴起:论新亚书院及其文化教育理念[J]. 夏雪,刘美玲.  晋中学院学报. 2013(02)
[7]香港新亚书院的成立对台港二地新儒学发展的影响[J]. 杨祖汉.  宜宾学院学报. 2012(05)
[8]文化、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辨析[J]. 雷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07)
[9]钱穆与中国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新亚书院与新亚精神[J]. 严红.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10]钱穆文化民族主义探微[J]. 周良发,张飞.  运城学院学报. 2011(01)

博士论文
[1]儒学本位 据旧开新—钱穆文化观研究[D]. 李承福.南开大学 2014
[2]“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 魏兆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西高等教育融合[D]. 高静.河北大学 2014
[2]钱穆教育思想探析[D]. 陈保洋.中国政法大学 2014
[3]钱穆与新亚书院研究[D]. 戴晴.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7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