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联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1-11-05 12:37
“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对企业管理行为具有深刻影响,但研究结论不一。在中国传统的“关系”文化背景下,政治关联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亦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我国新兴与转轨并行的特殊市场背景下,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权逐渐得到强化,政治关联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其影响会渗透到会计行为中,这为我们在中国制度背景下观察政治关联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机会。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政府的“扶持之手”理论和“掠夺之手”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制度-会计行为-后果”的研究路径,从制度背景出发,研究在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政治诉求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以及盈余管理手段应对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经济目标因政治诉求的不同,而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同,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企业致力于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用以维护其政治背景,进而持续获利,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企业则是通过降低经营业绩即隐藏利润以规避高额的政治成本;(2)不同类型政治关联企业为实现其经济目标所实施的会计手段各不相同,代表委员类政治关...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政治关联的文献回顾
2.1.1 政治关联的内涵及度量方法
2.1.2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文献回顾
2.2.1 盈余管理的含义及盈余质量的度量
2.2.2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2.3 关于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回顾
2.4 研究评述
2.4.1 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思路问题
2.4.2 政治关联背景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策略选择问题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政治关联的制度背景
3.2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3.2.1 政府“扶持之手”理论
3.2.2 政府“掠夺之手”理论
3.3 政治关联的政治诉求、行为动机和实现手段
3.3.1 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政治诉求
3.3.2 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行为动机和实现手段
3.4 提出研究假设
3.4.1 第一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经营业绩
3.4.2 第二组假设——政治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3.4.3 第三组假设——政治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方向
3.4.4 第四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3.4.5 第五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向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主要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定
第5章 政治关联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行业分布描述性统计
5.1.2 企业高管政治关联情况描述性统计
5.1.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独立样本T检验
5.3.1 经营业绩
5.3.2 应计盈余管理
5.3.3 真实盈余管理
5.4 回归分析
5.4.1 不考虑不同类型政治关联是否交叉的实证检验
5.4.2 排除不同类型政治关联交叉情况的实证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
5.5.1 进一步考虑对真实盈余管理细分操控方式影响
5.5.2 进一步考虑政治关联企业之间应计盈余管理的差异
5.6 本章小结
5.6.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6.2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5.6.3 回归分析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抑或互补[J]. 王良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02)
[2]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促进还是抑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视角的分析[J]. 田利辉,叶瑶. 经济科学. 2013(06)
[3]政治关联、会计信息与银行贷款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王俊秋,倪春晖.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8)
[4]盈余质量内涵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代理变量[J]. 纪茂利,孙琪. 会计之友. 2012(15)
[5]政治联系、盈余质量与风险定价——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曾昭铭,李欣忆,罗绍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参政议政与盈余管理[J]. 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洁.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01)
[7]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 管理世界. 2011(01)
[8]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J]. 郑路航. 当代经济管理. 2010(11)
[9]寻租、政治联系与“真实”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杜兴强,陈韫慧,杜颖洁. 金融研究. 2010(10)
[10]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J]. 梁莱歆,冯延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0(10)
本文编号:3477810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政治关联的文献回顾
2.1.1 政治关联的内涵及度量方法
2.1.2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文献回顾
2.2.1 盈余管理的含义及盈余质量的度量
2.2.2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2.3 关于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回顾
2.4 研究评述
2.4.1 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思路问题
2.4.2 政治关联背景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策略选择问题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政治关联的制度背景
3.2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3.2.1 政府“扶持之手”理论
3.2.2 政府“掠夺之手”理论
3.3 政治关联的政治诉求、行为动机和实现手段
3.3.1 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政治诉求
3.3.2 不同类型政治关联的行为动机和实现手段
3.4 提出研究假设
3.4.1 第一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经营业绩
3.4.2 第二组假设——政治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3.4.3 第三组假设——政治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方向
3.4.4 第四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3.4.5 第五组假设——政治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向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主要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定
第5章 政治关联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行业分布描述性统计
5.1.2 企业高管政治关联情况描述性统计
5.1.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独立样本T检验
5.3.1 经营业绩
5.3.2 应计盈余管理
5.3.3 真实盈余管理
5.4 回归分析
5.4.1 不考虑不同类型政治关联是否交叉的实证检验
5.4.2 排除不同类型政治关联交叉情况的实证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
5.5.1 进一步考虑对真实盈余管理细分操控方式影响
5.5.2 进一步考虑政治关联企业之间应计盈余管理的差异
5.6 本章小结
5.6.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6.2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5.6.3 回归分析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抑或互补[J]. 王良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02)
[2]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促进还是抑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视角的分析[J]. 田利辉,叶瑶. 经济科学. 2013(06)
[3]政治关联、会计信息与银行贷款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王俊秋,倪春晖.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8)
[4]盈余质量内涵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代理变量[J]. 纪茂利,孙琪. 会计之友. 2012(15)
[5]政治联系、盈余质量与风险定价——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曾昭铭,李欣忆,罗绍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参政议政与盈余管理[J]. 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洁.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01)
[7]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 管理世界. 2011(01)
[8]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J]. 郑路航. 当代经济管理. 2010(11)
[9]寻租、政治联系与“真实”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杜兴强,陈韫慧,杜颖洁. 金融研究. 2010(10)
[10]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J]. 梁莱歆,冯延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0(10)
本文编号:347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7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