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正义原则的理性之维 ——原初状态中的建构与证成

发布时间:2021-11-22 08:51
  政治哲学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整合何以可能?其背后的根源在于道德原则适用的普遍性与该原则的道德基础之间的裂隙。为了弥合二者之间的裂隙,罗尔斯采用了康德的实践理性进路,通过建构主义的方法在原初状态的实验条件下建构出正义原则,因而原初状态其实质是建构实践理性的程序,其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纯粹接受方导向的,导向的是每一个人的道德能力的平等。道德能力就是实践理性,内容表现为理性与合理性两种形式,结构体现为理性限制合理性。实践理性的内容和结构分别通过对人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的要求两个维度展现出来。在对人的要求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高阶利益以及正义感能力和合理性能力,在实验条件方面主要是通过无知之幕建构人的二阶面向,正义原则只是在人的第一阶面向中进行建构,与第二阶面向无关;除此之外,最大最小值、慎思的理性、反思的平衡分别支持了无知之幕下各方所需要的条件。从实践理性的两个维度要求中,其最终可以被归纳为产生公共因子的能力、推测的能力和反思的能力三大内涵。实践理性的三个内涵贯穿于《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分别在相互冷淡的个人和民主社会的公民的一阶面向中发挥建构正义原则的作用。在原初状态中建构的正义原则尽...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社会整合如何成为可能?
    二、罗尔斯整合社会的工具—实践理性
    三、兼具普遍性与现实性的实践理性
    四、文献综述及本文写作思路
        (一)文献综述
        (二)本文写作思路
第一章 原初状态的价值取向及道德建构主义
    一、原初状态概述
    二、原初状态的道德标准——纯粹接受方导向(purely recipient-oriented)
        (一)结果论要素(consequentialism)
        (二)人本主义要素(humanism)
        (三)规范的个人主义要素(normative individualism)
    三、原初状态的实质——建构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要素的程序
        (一)康德语境中的实践理性
        (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建构
        (三)理性直觉主义与建构主义
第二章 实践理性能力在原初状态中的呈现
    一、实践理性的人性基础
        (一)道德人的本质--道德能力
        (二)根本利益:目的抑或手段?
        (三)合理能力(rationality):一般性的假言命令
        (四)正义感能力:自然情感的道德表达
    二、理性的实验条件
        (一)公共视角的框架——社会契约
        (二)合理性要素的削弱——无知之幕
        (三)推理的限定——最大最小值原则
        (四)“理性限制合理”的慎思——慎思的合理性
        (五)理性限制合理性的方法论尝试——反思的平衡
第三章 功能论视角的理性内涵的分析
    一、产生“公共因子”的能力
        (一)何谓公共性
        (二)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同质性
        (三)实践理性与高阶利益
    二、推测的能力
        (一)“承诺”的行为动机
        (二)从“完全理性假设”向“有限理性假设”的转变
        (三)理性与选择动机
    三、反思的能力
        (一)实践理性与民主社会的文化
        (二)实践理性与反思
第四章 对各种怀疑论的回应
    一、对形式怀疑论的回应
        (一)形式怀疑论的论点
        (二)形式怀疑论者存在的误区
        (三)对形式怀疑论的回应
    二、对道德效力来源怀疑论的回应
        (一)休谟的道德效力渊源怀疑论
        (二)休谟道德理论的缺陷
        (三)对道德效力渊源怀疑论的回应
    三、对人的概念的怀疑论的回应
        (一)人的概念怀疑论的论点
        (二)桑德尔批评的理论缺陷
        (三)对人的概念的怀疑论的回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情与效用:大卫·休谟的道德科学[J]. 杨璐.  社会学研究. 2018(03)
[2]从“同情”到“爱”——休谟的同情利他模型[J]. 张燕.  科学经济社会. 2018(01)
[3]论公平正义中的三重人性设定[J]. 葛四友.  道德与文明. 2017(04)
[4]功利抑或契约:论休谟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J]. 毛兴贵.  浙江社会科学. 2015(09)
[5]论正义产生的条件——从休谟到罗尔斯[J]. 江娅,刘汉琴.  伦理学研究. 2012(06)
[6]互尊和自尊的伦理学——从罗尔斯的“相互冷淡”谈起[J]. 孙小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7]罗尔斯对康德伦理学的“建构主义诠释”——兼论《正义论》证成结构的思想“原型”[J]. 乔洪武,曾召国.  哲学研究. 2011(12)
[8]强力、认知与伦理:公共理性的三个分析维度[J]. 谭安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及其演变[J]. 徐加根.  学术月刊. 2005(09)
[10]《正义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J]. 廖申白.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博士论文
[1]在道德与政治之间[D]. 王华.吉林大学 2012
[2]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 曾召国.武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1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11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