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的变革 ——关于农村集体化变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20:48
20世纪末30年代初,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农村发展道路上的集体化变革。这场集体化变革是苏联农村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变革,实现了对传统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为苏联的工业发展及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场集体化变革中,斯大林以集体农庄取代了农村公社,彻底结束了苏联数千多年的公社历史。农民被迫加入到集体农庄中,其中数百万富农被消灭、被驱逐到边远地区,农业生产力也产生严重衰退。这场变革中存在的强迫性、不合理性与残酷性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民的不满与抗议活动。客观评价这场集体化变革,不仅可以科学地总结20世纪关于社会主义农村改造的经验教训,而且对当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村建设也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时代背景和导火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时期,急需增强国防实力以抵抗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威胁与侵犯。而1927年的粮食收购危机则直接促使这场集体化变革的实施。第二章叙述了苏联从农村公社到集体农庄的农村历史。早期作为农民劳动和生活结合体的农村公社,在经历了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后,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时代背景与导火索
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时代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导火索
1.2.1 粮食收购危机的发生
1.2.2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第2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的变革:以“集体”取代“自治”
2.1 “自治”的米尔
2.1.1 米尔会议
2.1.2 米尔的生活传统: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
2.2 改革与革命中“夹缝生存”的农村公社
2.2.1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农村公社得以保留
2.2.2 斯托雷平改革余波:农村公社的复兴
2.2.3 十月革命后:与村苏维埃并存的农村公社
2.3 集体化浪潮下的苏联农村:以“集体”取代“自治”
2.3.1 列宁时期的集体农庄
2.3.2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浪潮:村社的取缔
第3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分析
3.1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思想根源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农村构想
3.1.2 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
3.1.3 列宁的合作社思想
3.2 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条件
3.2.1 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经济社会条件
3.2.2 斯大林对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影响
3.3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
3.3.1 集体农庄制度下的农村政策
3.3.2 消灭富农运动和特殊的移民政策
3.3.3 农业危机与反危机政策
3.4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成效与危机
3.4.1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成效
3.4.2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关于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评价与启示
4.1 关于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评价
4.1.1 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大胆探索
4.1.2 客观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选择
4.1.3 社会主义农村改造的首次尝试
4.1.4 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
4.1.5 工农业发展失衡和剪刀差现象的不断扩大
4.2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4.2.1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4.2.2 协调工农业关系,发展现代大农业
4.2.3 以农民利益需求为本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自治村社到集体农庄:苏联农民治理模式的改革与社会稳定[J]. 赵旭黎.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7(02)
[2]俄国大改革前的地方自治传统[J]. 曹维安,师建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3]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J]. 姜长斌.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5)
[4]试论米尔会议的农民自治属性[J]. 罗爱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5]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合理性分析[J]. 曹英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06)
[6]社会主人——俄国农民的悲剧命运——反思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J]. 姜长斌. 探索与争鸣. 2007(03)
[7]俄罗斯村社文化及其民族特性[J]. 金雁. 人文杂志. 2006(04)
[8]近年来俄罗斯学者有关斯大林问题的一些新研究[J]. 刘显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5(02)
[9]村社意识与俄罗斯社会发展[J]. 董晓阳. 东欧中亚研究. 2002(06)
[10]俄国农民研究史概述及前景展望[J]. 金雁. 俄罗斯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52302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时代背景与导火索
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时代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变革的导火索
1.2.1 粮食收购危机的发生
1.2.2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第2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发展道路的变革:以“集体”取代“自治”
2.1 “自治”的米尔
2.1.1 米尔会议
2.1.2 米尔的生活传统: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
2.2 改革与革命中“夹缝生存”的农村公社
2.2.1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农村公社得以保留
2.2.2 斯托雷平改革余波:农村公社的复兴
2.2.3 十月革命后:与村苏维埃并存的农村公社
2.3 集体化浪潮下的苏联农村:以“集体”取代“自治”
2.3.1 列宁时期的集体农庄
2.3.2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浪潮:村社的取缔
第3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分析
3.1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思想根源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农村构想
3.1.2 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
3.1.3 列宁的合作社思想
3.2 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条件
3.2.1 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经济社会条件
3.2.2 斯大林对苏联农村顺利实现集体化变革的影响
3.3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
3.3.1 集体农庄制度下的农村政策
3.3.2 消灭富农运动和特殊的移民政策
3.3.3 农业危机与反危机政策
3.4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成效与危机
3.4.1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成效
3.4.2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关于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评价与启示
4.1 关于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的评价
4.1.1 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大胆探索
4.1.2 客观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选择
4.1.3 社会主义农村改造的首次尝试
4.1.4 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
4.1.5 工农业发展失衡和剪刀差现象的不断扩大
4.2 苏联农村集体化变革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4.2.1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4.2.2 协调工农业关系,发展现代大农业
4.2.3 以农民利益需求为本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自治村社到集体农庄:苏联农民治理模式的改革与社会稳定[J]. 赵旭黎.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7(02)
[2]俄国大改革前的地方自治传统[J]. 曹维安,师建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3]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J]. 姜长斌.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5)
[4]试论米尔会议的农民自治属性[J]. 罗爱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5]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合理性分析[J]. 曹英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06)
[6]社会主人——俄国农民的悲剧命运——反思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J]. 姜长斌. 探索与争鸣. 2007(03)
[7]俄罗斯村社文化及其民族特性[J]. 金雁. 人文杂志. 2006(04)
[8]近年来俄罗斯学者有关斯大林问题的一些新研究[J]. 刘显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5(02)
[9]村社意识与俄罗斯社会发展[J]. 董晓阳. 东欧中亚研究. 2002(06)
[10]俄国农民研究史概述及前景展望[J]. 金雁. 俄罗斯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523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52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