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密尔政治观保守转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6 05:43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旧译为约翰·穆勒。本文则统一译为密尔)曾明确自己一生思想演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心智进步"阶段是边沁主义的教育和"老"哲学激进派(the OldPhilosophic Radicals)的形成与扩张期,在时间上可以从他有记忆以来(1809)起,到1826-1827年的精神危机的爆发为止。第二阶段是"根本转变"(revolution)时期,密尔在思想上一度离开功利主义、走近保守主义。最后一个阶段从1840年到1870年,以他对《自传》的最后一次修改为节点,是密尔沿着既定思想方向日益成熟化的过程。本文试图考察第二阶段中密尔政治观的演进情况,方法是将密尔置于三十年代里哲学激进派的政治实践的语境中讨论。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关注浪漫主义和法国思想在这一时期对密尔的影响,未能给予英国的政治思想资源,比如辉格主义等以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考察密尔与哲学激进派成员的互动,发现政治实践特别是议会中的政党政治是密尔思想在这一时期的重心。在1832年改革后,一批哲学激进派借助改革的东风得以当选议员。他们推动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和1835年《地方市政机关...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厘清
第一章 青年密尔激进政治观的构成:三个维度
第一节 政府观的维度
一、托利党的"实质性的代表"观
二、功利主义者对"实质性的代表"观的批评
第二节 人民观的维度
一、用于分析腐败问题的"邪恶利益"概念
二、为治愈邪恶利益而生的人民观
第三节 政党观的维度
一、对少数人统治的强烈憎恶
二、激进党的原则
第二章 实践激进政治观
第一节 进入执政党阵营
一、有利于激进派的政治气候
二、1834年11月辉格党下台事件的影响
第二节 向辉格党发难
一、《地方市政机关法》事件
二、"改革派协会"计划
三、动员杜伦勋爵
第三节 失去对宪章派的影响力
一、群众性政治运动中的阶级分裂
二、哲学激进派与宪章派的分裂
第三章 保守政治观的形成
第一节 保守转向的内容
一、退出《伦敦与威斯敏斯特评论》对密尔的影响
二、"改革党的重组"一文与密尔建党信心的瓦解
三、"论柯勒律治"一文与密尔的新认同
第二节 保守转向的意义
一、观念改革先行论
二、文化精英领导权的限度
结语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0623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厘清
第一章 青年密尔激进政治观的构成:三个维度
第一节 政府观的维度
一、托利党的"实质性的代表"观
二、功利主义者对"实质性的代表"观的批评
第二节 人民观的维度
一、用于分析腐败问题的"邪恶利益"概念
二、为治愈邪恶利益而生的人民观
第三节 政党观的维度
一、对少数人统治的强烈憎恶
二、激进党的原则
第二章 实践激进政治观
第一节 进入执政党阵营
一、有利于激进派的政治气候
二、1834年11月辉格党下台事件的影响
第二节 向辉格党发难
一、《地方市政机关法》事件
二、"改革派协会"计划
三、动员杜伦勋爵
第三节 失去对宪章派的影响力
一、群众性政治运动中的阶级分裂
二、哲学激进派与宪章派的分裂
第三章 保守政治观的形成
第一节 保守转向的内容
一、退出《伦敦与威斯敏斯特评论》对密尔的影响
二、"改革党的重组"一文与密尔建党信心的瓦解
三、"论柯勒律治"一文与密尔的新认同
第二节 保守转向的意义
一、观念改革先行论
二、文化精英领导权的限度
结语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0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02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