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12 17:15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安全作为国际政治中的“高级政治”,是国际关系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冷战后,东北亚地缘政治价值日趋明显,关系该地区安全的国际矛盾、冲突亦呈凸显之势,地区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究其原因,关键一点就是该地区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使得诸多安全问题不能在一个安全框架内妥善解决。因此,如何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东北亚各国亟待研讨的问题。作为东北亚有建设性作用的一员,中国历来将维护周边稳定、促进周边发展作为开展外交工作的首要。为此,基于当前国内建设的新实际和国际形势的新动向,如何在复杂的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应该着力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国际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对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安全合作状况做了详细探讨。通过对霸权稳定思维下的双边安全合作与“六方会谈”框架下的多边安全合作进行的对比分析,对未来以合作安全思想为指导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做了展望,进而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推动东北亚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提出一些建议。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析了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国际环境。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心声,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呈现缓和态势,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使国际形势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国际社会主要力量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关系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新兴经济体的勃兴共同见证了国际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维护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中新旧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各大国围绕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日益加剧、经济因素与军事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都不断不升、文明差异成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重要诱因、美国的亚太战略出现重大调整、非传统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东北亚继原有地区平衡格局被打破之后,一直未建立起新的地区平衡,安全基础更为脆弱。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寻求合作应对这些安全威胁挑战、赢得和平与发展,是东北亚各国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 第二部分对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出现了两种合作态势,一是不断加强与深化的美日、美韩同盟,二是东北亚各国在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上的努力。双边同盟体系是美国主导下的地区安排,目的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方便美国通过同盟关系控制和管理东亚事务,这其实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容易加深东北亚的传统安全困境,致使这一地区加剧军备竞赛,从“天安舰事件”以来美、日、韩利用同盟关系大搞军演的效果来看,这种以压制、恐吓为手段维护地区安全的做法效果并不好,反而证明了通过协商、对话走合作安全之路开始成为一个“不进即退”的问题。“六方会谈”框架下的多边安全机制是一种地区机制的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它自身还不成熟,因此,从一种危机处理机制发展为地区安全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还存在不少的不确定因素。 第三部分,着力分析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演进前景。与传统安全观相比,合作安全思想倡导包容性、非对抗性、渐进性,注重对话与磋商,突出安全危机的预防与管理,这些理念更符合东北亚的现实状况: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东北亚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持续上升;共同利益点明显增加,协调与合作日益成为主流;东北亚国家间的关系水平得到提升,对话与谈判逐渐成为各国处理国家争端的主要手段。这些现实成为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有利条件。但是,东北亚地区有复杂的安全困境;冷战坚冰仍然存在,大国斗争激烈;台海问题和朝鲜问题已然是两大安全瓶颈;地区认同缺失;再加上美国追求“霸权永续”的战略目标,这些因素无疑都阻碍着合作安全的深化。即便如此,合作安全作为一种新的安全观念,力求在实现安全的渐进过程中改变国家行为,从与他国竞争变为与他国合作,安全的内涵也超越了传统的军事范围,把环境、经济和社会也纳入进来。针对东北亚的安全实际,以此为指导来构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更有可行性。 第四部分,阐述中国在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中的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中国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实质上就是合作安全思想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理念上的先进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有几点仍需要我们好好把握:一是对共同利益原则的把握,二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处理;三是对睦邻、富邻、安邻政策的落实;四要积极参与构建符合东北亚实际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不仅是体制的参与者,还要逐渐的承担起“构建者”的角色。 最后,总结本文主要观点,提出中国应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新安全观,用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推动东北亚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 安全合作 合作安全 多边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7
- (一) 选题意义10
-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10-13
- (三) 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13-14
- (四) 研究方法14
- (五) 相关概念分析14-17
- 一、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国际环境17-22
- (一)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缓,合作趋势加强17-18
- (二) 新旧安全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难消18-22
- 二、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的态势22-35
- (一) 霸权稳定思维下的双边安全合作22-27
- (二) “六方会谈”框架下的多边安全合作27-35
- 三、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演进前景35-44
- (一) 推进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有利条件36-39
- (二) 影响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不利因素39-44
- 四、中国在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作为44-48
- (一) 坚持共同利益原则,与东北亚各国“互利共赢”44-45
- (二) 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与东北亚各国“和谐共存”45-46
- (三) 与邻为善,构建互信互利的周边安全圈46-47
- (四) 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解决,探索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47-48
- 结论48-50
- 注释50-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宁;;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安全路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2 刘雪莲;;朝核问题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3 沈丁立;;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J];当代亚太;2009年02期
4 朱锋,朱宰佑;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J];当代亚太;1997年05期
5 刘燕华;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6 虞少华;;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战略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7 吴心伯;东亚合作安全的现状与前景[J];和平与发展;1995年04期
8 阎家泰;;当今美苏两国对世界战略资源的争夺[J];军事经济研究;1987年04期
9 杜农一;;合作安全——后冷战时代安全思维的理性回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5期
10 徐进,李鲲;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伟;21世纪初东北亚合作安全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4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