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网络化治理:一种新兴的政府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15 16:05

  本文关键词:网络化治理:一种新兴的政府治理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化治理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它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石,并且在中西政府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运用。网络化治理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更是一种挑战传统政府制度的治理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本文将从网络化治理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络化治理的本质和管理构架,借助国外网络化治理的实践,对中国网络化治理模式的缺陷进行分析,并试图为中国网络化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在这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界定问题,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网络化治理的介绍,最后对文章的结构框架作简单介绍,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对网络化治理的相关概念入手,呈现网络化治理的相关模型,明确网络化治理的本质内涵,并对不同层面的网络化治理理论研究进行罗列,在此基础上,对其相近概念进行比较辨析,找出其联系和区别。 第三部分论述了新时期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及塑造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在当下所要面临的挑战,并对网络化治理模式对传统治理模式的继承与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阐述在当今网络化组织形式逐渐替代官僚层级制的时代,网络化趋势如何改变着我们的政府。 第四部分介绍了网络化治理的主要内容,对网络化治理的影响因素、主要类型、主要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介绍了利益主体、社会资本、制度约束对网络化治理模式的影响。介绍了在政府日益依赖各种合作伙伴处理公共事务的时代,政府官员如何既能实现预期目标又能向公众负责,如何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怎样确定适当的网络类型,如何建立、管理并协调各种网络关系。接下去介绍了网络化治理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缺陷,说明网络化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网络化治理可能带来的优势和好处,考虑到一种模式的引进必然同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下政府所要面临的新挑战也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如何规避风险。 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该部分选取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的优秀案例,对其运行过程进行了相应的介绍。由于网络化治理在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环境与社会基础,在中国政府地方治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网络化现象,因此,选取了中国网络化治理的案例,介绍中国网络化治理的初步尝试,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中国网络化治理模式的缺陷。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论述在公私协作的网络化时代,中国政府官员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各种绩效和责任的挑战,如何对网络化治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 政府 第三部门 公共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523;G20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现状14-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我国大陆地区研究现状16-17
  • 1.2.3 我国台湾地区研究现状17-19
  • 1.2.4 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19
  • 1.3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点19-22
  • 1.3.1 理论意义19-20
  • 1.3.2 现实意义20-21
  • 1.3.3 研究方法21
  • 1.3.4 创新点21-22
  • 2 网络化治理的基本概念22-29
  • 2.1 网络22-23
  • 2.2 治理23-26
  • 2.3 网络化治理26-29
  • 3 新时期政府治理模式变迁与塑造的现实背景29-39
  • 3.1 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所面临的时代挑战29-33
  • 3.1.1 私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29-30
  • 3.1.2 利益主体需求的日益多样化30
  • 3.1.3 数字化革命的来临30-31
  • 3.1.4 “碎片化政府”需要整合、协同31-32
  • 3.1.5 公共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增强32-33
  • 3.2 新形势下政府面临的挑战33-34
  • 3.2.1 对管理的挑战33-34
  • 3.2.2 对责任的挑战34
  • 3.2.3 对合法性的挑战34
  • 3.3 网络化治理模式对传统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34-39
  • 3.3.1 治理主体:从一元转移到多元35
  • 3.3.2 治理方式:从机构转移到工具35-37
  • 3.3.3 治理结构:从垂直转移到网络37-38
  • 3.3.4 治理理念:从竞争转移到合作38-39
  • 4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39-53
  • 4.1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39-41
  • 4.1.1 利益共识39
  • 4.1.2 社会资本39-40
  • 4.1.3 制度约束40-41
  • 4.2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构成要素41-44
  • 4.2.1 利益主体间的共享资源41-42
  • 4.2.2 网络化治理内嵌的技术及工具42-44
  • 4.3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44-48
  • 4.4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优势与挑战48-53
  • 4.4.1 网络化治理模式的优势48-50
  • 4.4.2 网络化治理模式可能存在的缺陷50-53
  • 5 国内外网络化治理的实践模式53-72
  • 5.1 网络化治理实践:西方的模式53-56
  • 5.1.1 澳大利亚以社会驱动为特色的网络化治理模式53-54
  • 5.1.2 英国以协同政府为特色的网络化治理模式54-55
  • 5.1.3 美国以公共部门外包为特色的网络化治理模式55-56
  • 5.2 中国地方政府网络化治理的初步尝试---以上海市为例56-61
  • 5.2.1 治理马路拉链:实行一门式服务57-58
  • 5.2.2 打浦桥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契约合作58-61
  • 5.3 中国网络化治理存在的问题61-66
  • 5.3.1 缺乏现代社会资本与治理的良性互动61-63
  • 5.3.2 缺乏网络设计的科学性63
  • 5.3.3 缺乏实用性和整体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63-64
  • 5.3.4 政府部门间协同合作效果不佳64-65
  • 5.3.5 过于关注项目、而不是公共价值65-66
  • 5.4 中国网络化治理水平的发展策略66-72
  • 5.4.1 推动现代社会资本与网络化治理的良性互动66-68
  • 5.4.2 把公共价值作为政府治理的首要理念68
  • 5.4.3 创建高度重视责任的网络结构68-70
  • 5.4.4 培养公务人员在新的治理环境下的能力70-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向良云;;我国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双重整合机制的构建[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2 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3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4 玛丽-克劳德·斯莫茨,肖孝毛;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5 谭莉莉;;网络治理模式探析[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6 代金川;范云峰;;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再认识——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探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瑞昌;;公共治理转型:整体主义复兴[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朱立言;刘兰华;;网络化治理及其政府治理工具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郭莉;;网络治理:生态城市管理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化治理:一种新兴的政府治理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52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