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学者徐迅曾说到:“20世纪90年代初,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以两大阵营划分世界的政治格局随之寿终正寝。两大阵营所各自坚持的政治意识形态,一夜之间丧失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思潮中,民族主义却异军突起,显赫于世界。它随处可见,在各国的政治中,在各种集体场合,如庆典、祭祀、体育竞赛、教育、文化、表演、娱乐等等,都可以体验到民族主义的情绪”。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焦点问题,它不但逐渐成为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更成为决定诸多民族、国家、国家集团之间竞争、合作或冲突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不但有助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便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各种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把握世界格局的发展动态和积极构建和谐世界。因此,了解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为了更好地理清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四个大的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民族主义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冷战后国内国外著名学者的研究,对民族主义的涵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第二,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或者政治纲领;第三,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或理论体系;第四,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者群众运动。民族主义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即一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二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和冷战结束后的民族主义发展浪潮。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本部分内容当中结合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特点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论述,即政治民族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经济民族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和文化民族主义及其表现形式。通过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冷战后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成因。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也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特定的时代背境,并且往往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交织造成的。在本章当中就从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成因。 第四部分对冷战后的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透视和展望,本文认为在当今新的时代环境下民族主义不仅没有终结,而且还会继续发展。至于发展态势,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强势或弱势,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无论就其原因和后果来看,都主要反映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表现上,因此本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个层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更取决于各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自身的转换与超越,并且民族主义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为此,对于世界各民族国家如何积极构建和谐世界本文有三个方面的构想。如在国际政治交往和外交秩序构建方面的构想;在构建世界和谐经济秩序方面的构想和在构建世界和谐文化方面的构想。
【关键词】:冷战后 民族主义 民族问题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5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3
- 1.1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思路11-12
- 1.4 研究方法12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12-13
- 第2章 民族主义的涵义及其历史发展过程13-19
- 2.1 民族主义的涵义13-17
- 2.2 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17-19
- 第3章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9-28
- 3.1 冷战后政治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19-23
- 3.2 冷战后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23-25
- 3.3 冷战后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25-28
- 第4章 冷战后民族主义兴起的成因分析28-33
- 4.1 政治方面的原因28-29
- 4.2 经济方面的原因29-31
- 4.3 文化方面的原因31-33
- 第5章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33-39
- 5.1 政治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33-35
- 5.2 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35-37
- 5.3 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37-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昊;;冷战后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及其原因简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2 黄鹏旭;;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3 华翔;张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国民外交——以“二十一条”时期的反日国民外交运动为例[J];理论界;2011年08期
4 贺恒;;论冷战后美国单边主义的嬗变[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5 张琦慧;;维护世界和平,理性反对霸权——浅析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在我国经济方面的表现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1年21期
6 马浩原;李树广;;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战略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1年15期
7 于春洋;吴磊;;讨论与述评:西方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研究概要[J];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03期
8 宋春华;栾雪飞;;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9 吴磊;;多元文化主义视域中的澳大利亚民族政策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10 秦秋;;冷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家有;;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潘亚玲;;中国人对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评论家,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 马立诚;压弯的树枝:狂飙突进的民族主义(上)[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于福坚;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宫希魁;国货意识不是民族主义[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华木兰 尹元;夫妻冷战后的“五个一”[N];河南科技报;2001年
5 李公明;民族的建构:亚洲民族内部的因素与主线[N];东方早报;2009年
6 特约评论员 郭凯;民族主义需要理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让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创新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9年
8 王希恩;“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内容(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许琳;美国外交政策的民族主义基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于福坚;多种力量助推民族主义产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2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金英兰;韩国的社会结构与民族主义[D];上海大学;2012年
7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冉;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及其对欧盟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3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4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太霞;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警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陈钊;民族主义的传统化表象与现代化实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8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