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泛北部湾地区的民族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01:04

  本文关键词:泛北部湾地区的民族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泛北部湾地区民族众多,宗教状况复杂。文章结合文献和调查资料,剖析了泛北部湾区域民族问题的类型、表现、成因及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关键词】泛北部湾 民族问题 东南亚民族 经济合作
【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民族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GM-012)
【分类号】:D562
【正文快照】: 泛北部湾地区是一个独特的自然区位和多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汇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我国桂、粤、琼、港、澳、台等华南濒临北部湾地区和东南亚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濒临南中国海地区。为便于表述,一般将我国华南滨海地区和上述东南亚六国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明鲜;;伊斯兰教在菲律宾[J];印度支那;1989年02期

2 罗圣荣;赵鹏;;1957~1980年的马来西亚民族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年03期

3 罗圣荣;王跻崭;;菲律宾当代摩洛分离组织的发展及和谈历程[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4 廖杨;蒙丽;;“两廊一圈”建设及其对中越关系的影响——以广西为中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廖杨;全球化与族群社会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4期

6 葛笑如;刘杰;;东南亚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伦理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7 汪鲸;;从宗教看东南亚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甫榕·沙勒;廖]殿;;印度尼西亚的少数民族问题[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3期

9 А·Я·沃罗诺夫;辰黎;;民族关系在群众思想中的反映[J];民族译丛;1986年03期

10 韦红;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民族政治的淡化[J];世界民族;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金诚;;中越构建“两廊一圈”与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7年05期

2 罗圣荣;赵鹏;;1957~1980年的马来西亚民族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年03期

3 孔建勋;李建明;;马来西亚三大族群对经济社会政策的不同态度比较[J];东南亚;2008年Z2期

4 郑一省;叶英;;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共生态势初探[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5 叶笑云;;“碎片化”社会的政治整合——马来西亚的政治文化探析[J];东南亚研究;2006年06期

6 廖国一;;“两廊一圈”建设与中越旅游合作[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罗文青;;和平与交往:广西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范丽萍;;突发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唐凌;;中越民间贸易考察见闻与断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杨得志;;跨境民族问题的类型化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少聪;汪鲸;;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居住国的政治关系——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宋效峰;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政党制度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成付;从自决到自治:冷战后世界民族分离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高艳杰;美国对印尼领土问题的政策与美印(尼)关系(1956-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黄毅;族群、空间与公共治理的实践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晓敏;新一轮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起因及其解决思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术洁;“308大选”后的马来西亚政局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超;我国边疆民族主义及其治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邢艳娇;试析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D];外交学院;2011年

6 陈今波;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朱小乐;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谭茜;论康定城的汉藏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孙金诚;正常化之后的中越关系[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陈基海;从经济互动角度看“两廊一圈”在中国[D];广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梅;菲律宾华人参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J];八桂侨刊;2001年04期

2 张洁;从亚齐分离运动看印尼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J];当代亚太;2000年07期

3 韦红;苏哈托时期印尼的经济发展与民族矛盾[J];当代亚太;2002年10期

4 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和前景[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5 粟明鲜;;伊斯兰教在菲律宾[J];印度支那;1989年02期

6 徐罗卿;;马来西亚民族政治文明建设制度解读[J];东南亚纵横;2007年08期

7 陈兆华;当前东南亚民族分裂背后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4年02期

8 陈衍德;东南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9 谢卫东,王亚丽;“东突”的恐怖主义实质[J];国际论坛;2002年05期

10 石斌;国际关系伦理学:基本概念、当代论题与理论分野[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向平;;属性与身份的整合——宗教与民族认同资源的社会化路径[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刚;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2 侯晓星;刍议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杨美荣;实事求是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础[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4 郝时远;;20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消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西北民族论丛;2003年00期

5 姜勇,李乐;泛化民族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定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乌小花;论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7 乌小花;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8 白建灵;;论西北民族问题的起源[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9 木桢;;关于民族问题特性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根本道路的理论思考——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J];今日民族;2006年05期

10 明伟;;民族问题的特点[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熊坤新;;处理民族问题必须遵循民族发展规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3 吴宗金;;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苏鹏;;从民族与国家矛盾关系中探析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江;;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论断的再思考——以群体认同为视角的考察[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关桂霞;张和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问题理论的新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7 马明忠;;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8 孙秋云;朱绍华;;城市民族问题:21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希恩;;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趋向浅析[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牟钟鉴;;民族问题与宗教政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及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1年

2 钟民研;地区合作为民族问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闵信;加强对世界民族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李晶;马克思主义对处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价值所在[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国家民委副主任 江家福;关于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熊坤新 张丽娟;2009年世界民族问题的成因和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明浩;价值导向和中央主导 是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 叶江;2011年世界民族问题前瞻[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丁刚;关注东南亚民族问题[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D];兰州大学;2007年

9 王钊冀;民族平等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婵玲;苏联推行民族融合的教训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3年

3 张云洪;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民族问题[D];河南大学;2009年

4 方泽;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丁森;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桂展鹏;中苏两党解决民族问题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爽;关于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虹;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族问题[D];郑州大学;2011年

9 赵浚;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春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泛北部湾地区的民族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99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