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挝开展“党内整顿”政治生活的研析
本文关键词:对老挝开展“党内整顿”政治生活的研析
【摘要】:2013年初老挝人民革命党发出命令,要求从中央至基层党支部的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党内整顿"政治生活运动。这一运动以民主生活的形式在全党范围内整顿党的作风、推进党内民主,在党员干部队伍内正风肃纪,以实现重塑党的形象、增进党内团结和选拔优秀干部的目的。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
【关键词】: 老挝 人民革命党 政治生活
【分类号】:D733.4
【正文快照】: 2013年2月15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书记处下发第07号文件,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内整顿”政治生活。2015年11月9日,中纪委向九届十一中全会汇报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认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活动背景与动因近年来,随着老挝全面革新路线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乐;政治文明视域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2 陈云凤;浅析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林荣光;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贾建梅,冯石岗;解析“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邓伟志;加强对政治文明的研究[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1期
6 林五星;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冯韧;论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J];理论前沿;2003年02期
8 刘德厚;坚持劳动人本政治观,积极推进小康社会“人民宪政”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红;;论政治文明和法治的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罗俊刚;;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J];传承;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程竹汝;;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关于政治文明的一个系统分析[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7 何克祥;李海新;;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文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宏伟;;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庭书;;遵义市少数民族公民政治美德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10 朱良;;科学促进发展 民主增进和谐——参政党对政治文明发展的作用[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中一种无形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1年
2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政治参与因开放而有序[N];长江日报;2013年
4 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N];北京日报;2007年
5 庄聪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周英东;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佟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N];团结报;2008年
8 农工党遵义市委理论研究组 执笔 刘承高;协商民主应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N];贵州政协报;2014年
9 徐庆生 马文章 蒲跃;私营企业阶层在转型期间的政治参与[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10 熊长春 新建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浅论无党派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中的新情况新对策[N];光华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7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健;从摆脱压迫到摆脱贫穷[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9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春;“多元论”评析[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卓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李冰;政治秩序的学理分析及现实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晓萌;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9 吴大兵;当前扩大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乔兰娣;信息化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29796.html